顯示具有 sweep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weep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8/1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對於去香港念書,沒有特別緊張或擔心。大概因為是在這樣的城市念這樣的科系,只當又是出差工作。

話雖如此,還是想在離開前去看「他們」一眼。

天很藍,陽光熾烈,風微微吹,葉片緩緩轉動,無浪。

坐在風機基座前的小階梯,葉片的陰影落在沙灘與堆沙籬之間。五年後這裡會變成一片很漂亮的防風林吧...

防風林如何分佈、海岸線如何蜿蜒,只要閉上眼睛,就可以在腦海裡細細描繪。和同事頂著烈日或強風、揹著工具,在無人的沙灘或小徑,一天走上幾公里,是過去這一大段時間,內心最美好的風景之一。

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些成果,流言蜚語和腦殘政府一樣令人沮喪。我們只能苦笑置之,然後又繼續埋頭趕進度。與其說是趕老闆要求的進度,或者說,在商言商之外,其實是這個政府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態度令人心焦。

「在台灣做再生能源怎麼會這麼難...」,因為無法想像是那樣堅強的人流著淚這麼說,聽得心都要碎了。

就算當初真的在義大利蓋好一個光電場,也只是在履歷上留一行漂亮的字。終究,沒有什麼比得上為家鄉做一點美好的事,更令人心滿意足。

只要記得初衷,就能看見旅程的終點。

2009/6/13

我要尖叫啊~

呃...

因為昨晚已經尖叫過一輪,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哈哈

不過近半夜下班返回住處的路上,還結實掉了幾滴眼淚,整個心酸感都跑出來。

忍不住想,會有人跟我們一樣激動嗎?之類的

下禮拜跟老闆們報告法案的時候,希望不會忍不住又激動起來


這可是家很 冷 靜 的公司啊...


光想像前公司同事會怎麼 鬼叫 亂吼 自顧自演起戲來

又忍不住嘴角上揚(呃,伴隨著微微抽動)

嘿,真感謝有你們這群神經病,好想衝回台北辦公室給妳們擁抱!



2009.6.12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三讀通過 以為記。

2009/3/16

從今天開始一個月

要開始奮力辦交接。

因為接的人是個凡事60秒就上手的神力女超人

所以相當放心

接下來是要慢慢寫一些最近發生的事情。應該吧。


感性的Mia想到自己可能也有離職的一天,竟然掉下眼淚


嗯,我寫那封辭職信的時候,也是一直擤鼻涕啊。可是哭完就放鬆了。

覺得,那雖然是很重要的時刻,但也只是人生中某個一分鐘罷了。


就像跟我面試的老師說,那個英文考試很討人厭,但也就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件事罷了,牙一咬就過去了。就不用再面對了。


想想適用於很多事哩。

2009/1/8

我沮喪的是被少數人綁架的民意。

今天開了眼界。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呢?村民的問題匪夷所思到一個境界...

好吧,我們或許太專注埋首苦幹,光是和各個機關單位,進行諸般瑣碎  繁雜  無效率的對幹,就去了半條命,從來沒有認真宣傳再生能源,這還真是我們的過失(?)

或許該感謝這個村的詭異村民大會,信誓旦旦要公投(害我一時很期待有個像樣的意見辯論),但我們到了現場,不給發言就罷,還要村民拒收說明文件;村民簽到發布條時,聽到令人傻眼的「布條留著,會後領獎品」;所謂公投,竟然是「鼓掌投票」。

隔天新聞就變成,該村公投拒絕風場興設。嗯。


能夠讓三百多位村民出席村民大會,說起來很不簡單,也讓我就一時相信了他們真的對家鄉防風林的執著、對生態保護的熱誠,完全不容許任何開發商的玷污。

但依照敝公司過去不輕言放棄的精神,發揮跟機關單位對幹的熱血,與其這件事被「鼓掌通過」,不如實際挨家挨戶拜訪居民的想法:你們對這個計畫的真正想法是什麼?就算被討厭也要知道理由。

還真的就全公司衝了。也還真的讓我們大吃一驚。


驚一:

有兩位同事正在拜訪第五個住戶(這五個住戶都表示有條件同意),結果一個「自救會」的成員聞風而至,大門一拉直接衝進來趕人。

可預期的狀況。

但沒想到,他一看見同事的拜訪紀錄,作勢要拿,同事緊抓不放,對方更強硬,就這樣把文件奪走。


驚二:

有位受訪婦人表示,就算你一個月給我十萬,我也不會同意。

一問原因,婦人表示風機會造成 空氣污染 ,台電在大園的風機(10公里外),都把風飛沙吹到這裡來了,害我衣服曬在外面都變得黃黃的。

同事震驚之餘,想說正是澄清誤解的機會,希望對方給她五分鐘時間說明,無奈婦人怎樣都不肯接受。


驚三:

同事拜訪完某一戶,該戶雖然基於鄉親團結立場,不贊成我們的計畫,但還是很熱心帶同事去下一戶說明。出來的受訪者口頭表示贊成,只是後來他們家庭成員「聞風而至」,又把同事趕出去。


驚四:

兩位同事到了村長家沒多久,鄰近一堆村民趕來,把兩位同事團團圍住,卯起來幹譙。


驚五:

數位同事的訪談結果都出現這樣的案例:受訪者口頭贊成,但都不願意填寫問卷,表示受到某些人的「監視」,連我們的說明文件都不敢收下。


驚六:

「自救會」成員聚集在村長家外,其中一位先生向趕來的警察投訴,我們都騙不識字的老人簽同意書。

在此時,我還是忍不住了,很白目舉手說:可我手邊就有同事剛簽到的反對意見。

該先生一時語塞接著東扯西扯。





今天有太多詭異的事情發生,以至於我很想把事情寫得明確詳細,只是寫到這裡已經沮喪得不想繼續。

我沮喪的是被少數人綁架的民意。而我們試圖探訪民意的舉動,可能反過頭來傷害到原本還有一點點支持我們的人。


就算是在開發商工作,從來也沒想過風力發電是多了不起的政治正確;有好處也有缺點,有人愛得要命也有人討厭。我們都希望這世界有完美無瑕的發電設備,可惜人類力有未逮。

半世紀前的燃煤或燃油發電,被當作社會進步的象徵,但後來因為造成空污被唾棄;核電起初被認為像天使一樣,簡直是人類智慧結晶,但後來有安全疑慮、核廢處理問題。簡樸生活、減少用電或可治根,但人類的持續發展,仍然需要用電,只是因為現在有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選擇,我們比較有能力計較這些電力的生產來源。


多麼難以跨越的認知鴻溝。


對我們而言,所有的事都「刻不容緩」。

然而我們對地球環境惡化,而且惡化速度之快的焦慮,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都顯得,格外的,可笑。

2008/11/30

構圖之外


小時後會覺得,這是一張英雄主義式的力挽狂瀾。

更長大一點會覺得,這是一張唐吉軻德式的徒勞。

現在會覺得,幹,這是一張版畫截圖啦,在框框外面還有很多東西,而且怎麼知道黑色線條原本映照的不會是粉紅色的世界?


湯叔或整個收音頭的作品反映的也不過是他們人生或社會的某個小切面。反映出來不代表「認帳」,而是self reminding。等著要完成的事可多著勒。






昨天在野草莓聽賴清松講對社會運動的看法,關於野百合之後認清「品種」的過程、都市與鄉村的各種各樣的差距/裂痕,整個不能同意更多。賴的反省簡直是要成為我工作的血肉的一部分。

苦口婆心的理性算計比不上無關痛癢的泡茶聊天,所謂搏感情。

要誠實地說,我,
塌碼地極厭倦這種無效率的溝通
塌碼地想站起來叫你停止抽菸講黃色笑話
塌碼地想拍桌要你停止時不時地插嘴岔題

塌碼地你知不知道你口中的環保,簡直是在慢性強暴你家的土地。



話說回來,溝通的差距也出現在看起來專業絕倫不容挑剔的各種「審查會」。

塌碼地可不可以在被你審查之前,告訴大家你何以能審查別人?
塌碼地你的無知,簡直在污辱我的專業、踐踏我的熱情。



fine.就像湯叔寫的橡皮擦裡的無限迴圈

The more you try to erase me
The more, the more
The more that I appear

Oh the more, the more

The more you try the eraser
The more, the more
The more that you appear


只是我不能說(我的薪水、職業、位置或我的信仰都說不可以)
No, you're wrong, you're wrong
You're wrong, you're wrong
You're wrong, you're wrong

還得面帶微笑說一聲敬謝指教。

而這一切都在構圖之外。

2008/11/16

轉變,或,六年級的皮皮挫

妳知道,就是那種雖然提早聲稱自己三十歲,希冀提早適應三十歲,但真正到了三十歲的時候,還是會「驚」一下。

然後最近聽歌會有一種,我覺得是老人病的行為,非得把那個團的第一張聽到最近一張,反反覆覆耳朵「出汁」為止。

想要聽出那個轉變的過程。(但我不想討論為什麼Keane轉變成旺福。)




可能跟世局有關。我們是一個「轉變的」世代。馬的都發生在六年級身上就對了。




例如說能源使用(←三句不離工作),從小時候宣傳核能的厲害,到反核,到再生能源。

或是網路使用,從沒有家用電腦,到使用BBS,到現在沒有電腦和網路就不知道怎麼行為舉措。

或是大眾傳播,從三台,到港劇第四台,到現在頻道多到不想看,還有怕你看不夠的MOD。

或是個人通訊,從市話不普及,到call機,到手機1G2G3G半,及一堆換掉手機前都還沒機會使用的功能。

或是政治氣氛,從一黨獨大,到黨外的體制外抗爭,到熱血的政黨輪替,到冰冷的二次輪替;就別提從「統一中國」到「中國統一」了 -_-

或是經濟發展,從快速起飛錢淹腳目,到股市崩盤房市泡沫,到亞洲金融風暴甚至通貨緊縮,好不容易有點曙光,又來個全球大海嘯。




不是說只有六年級才經歷這些,而是說只有六年級才(有幸?)每一個過程都得被深刻影響,都得去面對,去回應。


好累。整個世代的緊迫感,有一種自作自受,卻不知跟誰求償追討的無奈。

換個角度看,好刺激,整個世代長達二十年率先體驗新概念的特權。

我甚至懷疑起,這會不會是絕無僅有的一個世代了。



因為之後的世代,面臨的是全新的局面,將要(已經?)把我們遠遠甩在後面,還無謂地轉過頭來對我們扮鬼臉。

那個即將到來的upside down,我興奮緊張得都要挫塞了。(←神經病)




是謂吹蠟燭前的生日感言。

2008/7/12

我也好想輪調...但是公司又沒有教育發展部 -_-

要在睡前跟自己吵完這一架。






今天的會議有很多地方值得討論。

在全公司的會議上,適不適合討論個別人事調動?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這件事的討論有針對性,雖然可以硬凹成「就事論事」,但老闆是不是必須因為某些人認為事有爭議,而在當場做出甚麼決定?

回過頭來討論這個討論。
請問這些人究竟在質疑甚麼?

可以想像有人是為我們的主管缺腳斷手而抱屈。

但說句難聽話,真正被斷手斷腳的人,是我。他們被調離我的組織,直接影響我的工作量,而不是你的,或是我們的老闆的。我們小組在最短的時間找到人、調整工作分配,進度不受影響,也都幾乎能正常時間上下班。我們解決了問題,請問你還有甚麼問題?

老闆曾經為了這位同事的調動,顯得為難,要我多承擔一些事情,好成全同事的願望。

怎麼會用「成全」這兩個字呢?我其實很開心,因為這代表兩件事,一是老闆肯定我的能力,信任我足以接下她的工作量(當然這未嘗不是老闆在「欺負」人)(笑),另一是老闆相信的是這位同事的專業而不是性別,所以放心讓她去。女生也可以待工程部,完全OK。

甚至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我們也只曾經想過她是一個母親,但也覺得怎麼可以因為她是「母親」,而限制她在職場上的自我實現 ?


對於今天的討論,我按耐沒說的是,為什麼男生待在Office像是一種委屈、不夠man,男生申請輪調工程部,像是有企圖心,大家樂觀其成?反過來看,女生請調工程部像是某種罪過,被認定生產力不佳(完全是缺乏證據的推斷)、被認定自私?這是甚麼邏輯?

任何性質的工作調動都會有一段生產力下降的時期,男生女生都一樣,那為何以生產力不佳為由,否定她的工作調動?這完全是兩套標準。

既之一定時期的低生產力為必然,制度設計之初,想必也思考過這個風險,但考量長期對公司整體帶來的效益,才會願意犧牲這短期的利益。不是嗎?就像辦訓練課程,短時間看來沒有生產力,但實則為一種「再生產」的過程。這個道理再清楚不過。

說得更personal些,這位同事明知道要承受很多方面的不諒解,還是堅持要走自己的路,光是這份勇氣我都想站起來為她喝采了。難道要讓她繼續坐在電腦前,每天做相同的事,直到她受不了辭職走人?這是公司要的嗎?面對一個工作不快樂的同事,卻無能為力,這是任何人樂見的嗎?

她在為自己做出改變,卻被落井下石。

我搞不懂。請問這些人在發出質疑的原因究竟是甚麼?



現在因為這個情況,老闆被迫回應,輪調制度要有更嚴格的審核標準。

可以想見,事情到此告一段落,以後不會有人有辦法申請輪調了。重點是,也沒有人敢申請輪調了。

主管都不希望自己的戰力被削弱,都希望自己的山頭越來越壯大,無論如何都可以用「你是不可或缺」為由,駁回輪調的申請。然後出現為期兩週到工程部見習,看起來像是一個「遊學」行程的權宜之計。


而我最不能諒解的是,始作俑者,老闆大人,全程默不作聲,任憑勇敢的員工被別人有意無意地指責。

請你務必要為你的政策負責。你也有必要向大家說明你的政策。


-----------------------------------------------------------------

以上純粹是personal complain。棄業青年來講點企業青年式的想法。


撇開這些狗屁倒灶,反向的做法或許更有實質意義。

老闆應該要想,我要培養甚麼樣的員工。

我的員工裡面,有沒有值得我花力氣培養的人。值得我犧牲短暫利益,讓這些員工到處去歷練,讓她以後可以為我做更重要的事。記得20/80法則。

這樣的態度和作為,是對有潛力、有企圖心的員工的rewarding。輪調是一件光榮的事,被輪調的人是celebrity。

而「短期遊學」,也是很好的。同樣適用於20/80法則。每季來一次不同目的的遊學行程,可以大大提升工作的樂趣,又不用背負這些無謂的偽道德壓力。




---------------------------------------------------------------------
話又說回來。

我怎麼會在這個議題上,違反一般期望?沒有強力爭取慰留人力,反而支持同事出走...(汗...)。該不會被當作吃裡扒外吧(噗)。

果然還是太情緒化了,是吧,唉。

2008/6/14

厚顏無恥

或許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哪一方是真正醜惡‧每個人內心都會有想要溫柔的對象,只是利益當前,面目都不禁醜惡起來。於是慢慢積累成這個龐大無可拆解的共犯結構,在權力的循環抗衡關係鏈中,見縫插針。

彼時剛要開始蓋第一個風場,以為那個醜陋已經很不堪入目,一邊鞠躬陪笑,一邊掩飾不住眼角輕蔑,或許一直都被看穿,只是沒人說破。想不到如今相比,根本小菜一碟,只是我現在能藉職位之便,逃向安全的角落。眼不見,為淨。眼不見危境。

這世界上會有真正乾淨正義的開發案嗎?

這種丟不掉的,無聊又無用的潔癖,大概給旁人帶來不少困擾吧...

我不知道自己真的要甚麼,只知道甚麼是自己不要的。頂著臉不冒犯衝撞,維持最後一絲禮貌,這是我能社會化的極限。


曾經在前同事的桌上放著一本書: 人生一定要沾鍋,顧名可思義,也沒興趣翻閱。馬的,連開灶起火都嫌麻煩,這種棄業青年的心態當了這麼久的企業青年,我也是一種厚顏無恥。

2008/6/2

「今天作完了,我要去當路人乙了喔」











同事傳來的照片。

工頭對他說了這句話後,帶著小工,和他們中午從外頭買回來的漁網,撈魚去了。

他們在照片的左下角。

2008/5/29

太陽燒燙傷

肩膀下10公分的地方,被太陽燙了一個紅圈圈。

就是穿著短袖子,與袖套之間,老是沒接好,袖套會一直滑下來的那個縫隙。

很燙,即便下工後5小時的現在,還保留著正午的溫度。


脖子和臉上被蚊子群起攻擊的痕跡退盡。很是兇狠的蚊子。沒辦法,出生在那種地方,這些蚊子的一生大概稀罕遇到動物。

借調前來支援的點工,其實是三位年過七十的阿公,每天三點起床、四點巡田水,順便巡風場。阿公一手抓草枝,一手揮鐮刀,唰唰唰密林中見道路,蚊子竟也不上身。「因為我一直在動啊」,阿公說。於是在後邊一臉呆樣,左手皮尺、右手GPS的我,當下簡直是不可錯過的攻擊標的,而且還一直在講手機...完全沒辦法反擊...

一向自認方向感極佳,今天大開眼界,阿公不但方向感好,而且精準!

「嗯...要往東南偏東走25公尺,然後再往...,然後...然後會拉回原點...」「不是啦(迷失在密林中,低頭看GPS),要再往右手邊偏一點」

「是這邊啦,走這邊才對啦」,阿公就這樣自己拉線走回原點,比GPS還厲害,簡直是人體指北針。


原本有點不好意思,麻煩老人家從後龍跑來,可是阿公們真太厲害,每次合作都會不小心就學到好多東西啊(遠目),既然如此,嘿嘿...

話說回來,一整個禮拜調度這麼多人力(同事紛紛中暑發燒起疹子,曬到一邊吃飯一邊敷面膜,笑稱採蚵裝原來是我們的生財器具...),明天那些人就算沒時間,也要叫他們看完每個基地!!!哼哼...


2008/3/14

困難的善意

這是一本很厚的書,翻譯的很差,原文是外星文。

如果原文是我了解的語言,或許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我終究能讀完它、參透他、運用它;但如果原文是外星文,我得先學外星文,那完全是另一份工作了。

所以難處在於:我不懂難處在哪裡。

這才令人崩潰。


但我還是相信寫這這些書的人都出於善意,書的內容自然也是良善,雖然目前彼此解讀轉譯起來卻各有風情。


這些事情一定都能如期完成。我可能讀不完大部頭原典,但還蠻善於處理精讀本的,還是嗎?還是吧。不然會沒時間看【天堂邊緣】、聽【破音時間】、破完【神鬼奇航】。


那才真正令人崩潰。

2008/1/1

如何面對壓力?

報紙上說,如果你去找工作,對方可能會問你,如何處理你的壓力。

我的答案:
用最快的方法和速度解決眼前的事情之後,
用最閒散欠揍的腳步走進漫畫店
隨便看一本海賊王。或其他什麼之類的。

魯夫會給我眼前的答案,而且是大快人心的那一種。
最讚的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的方法還是最棒的。

只是不曉得對方聽到這個答案會怎麼想就是。

(原來我家小朋友看那個打來打去的卡通,也會有課長島耕作的效果?)
(錯,課長島耕作只是個自我感覺過度良好的色狼罷了)

2007/12/18

假輿論的可怕

最近新聞在吵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版面上充斥「不願具名的學者」、「某台電工程師」的說法,整個輿論的方向錯誤到讓人匪夷所思的境地。

要求化石能源發電廠繳交基金,該基金用以支應再生能源的發展,這招雖然再度證明政府沒什麼guts,但也不失合理。美國德州也這樣子搞,嚇得化石能源電廠紛紛收購風力發電廠,風力發電的收購電價也一時水漲船高。

新聞吵說,因為法令會授權發電廠可以因為要繳交此基金,而提高售電價格,等於間接要求全民買單。

發電廠提高(對台電的)售電,不代表台電調高(消費者的)電價,這件事的邏輯有很困難嗎?如果發電廠調高售價,台電也能調高電價的話,真不曉得要拿幾個經濟部長來換才夠。

剛剛的論點自然是不負責任,彷彿我們永遠不用擔心台灣電價上漲,而政客永遠膽小如鼠。但屆時若台電要調高電價,請把成本上漲的部分條列公佈,我們再來討論到底誰要對電價上漲負責。

我當然不懷疑這些記者對於能源的政策的思考,幾近無知(記者對什麼事情「有知」過了?),但任由流言亂飛,對產業、對整個社會都沒什麼好處。

而政府應該提出整套的說明,例如,分析未來10年台灣的能源配比、各種能源的成本趨勢,自然就能證明發展再生能源是正確的選擇,甚至不需要拿出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或京都議定書之類大家聽到爛掉、沒感覺的話題。

把外部成本攤開來比,我就不相信這些記者還要硬凹核能有多廉價。套句當年抗爭時常用的一句話,這麼愛核電廠,蓋在你家後院如何?憑什麼你們這幾家躲在台北市東區巷子裡的媒體,可以說這些可惡的話?

或者,我們可以更機車地做一項民調,如果今天台灣已經到無可選擇的地步,必須在台北市東區巷子裡、你公司隔壁蓋電廠,請問你願意選擇以下哪一個選項?核電、燃煤、燃氣、還是風力?

最後,補充一句無關的,並不是每個自然異象都跟地球暖化有關,請勤勞一點查資料,好嗎?

2007/12/7

給同事J的道別

似乎我們的人生都處於某種既焦慮又滿足的狀態。
焦慮於自己不足,滿足於我們能得到的一切,並且是一直很感謝的。

我想是因為這樣焦慮與滿足之間的拉扯,推動大家去完成一件又一件,現在回想起來的種種不可思議。

能在初出社會就感受到被信任、被重視、被期望,想來是這份工作帶給我們的最大幸福。
在這個基礎之上move on,相信你會走得更篤定。
(啊,我又冷場了嗎)

嗯,請記得,你的離開,將降低本公司平均身高、俊帥程度,以及笑容燦爛度;這真的很困擾,因為新進年輕男性同事,都得活在這個陰影下。

祝福你的小宇宙無限量燃燒!

2007/11/30

給同事A的道別

話說記憶是從一家不復在的腥巴嗑開始,然後過沒多久你說要去作成人紙尿布。

彼時被你奇異的外語溝通能力徹底驚嚇,發現原來發音從來不是問題,笑容跟發自內心的誠懇可以突破很多看似巨大的障礙。

然後某個在大鵬沙灘上奔跑的午後雷陣雨,遠方的海面劈下Y字形的閃電,一行人的狼狽堪稱是這批老同事的剪影。

那一行人現在有兩個要離開。

來的路略嫌披荊斬棘,一片混亂也難找秩序,但很是義氣跟豪邁,很台。

離開的路總算是有點寬闊、鋪好小碎石,難免顛了些,但也總是看得道路燈下的軌跡。

如果說你是路燈也未免噁心,但你是軌跡總當之無愧。

C’est tout.

2007/11/12

吃到飽、喝到掛、玩到癱,Club Med真不賴

員工旅遊要能夠玩到大家都滿意,或至少不讓人暴走,根本是天方夜譚,畢竟各家口味紛雜。就例如敝人很愛自以為是走自助路線,看到遊覽車和大桌菜會忍不住陰影起來,以至於對去年員工旅遊的記憶,只剩下翹團殺到當地小餐廳吃飯這件事。但明明那家小餐廳是當地最有名的景點之一,逛啥鳥市集啊!!!!!

咳咳...另外一個員工旅遊的重點是,如何讓同事的家人也都能有參與感,甚至盡興?而不是拿著尿布追小孩滿街跑?Club Med完全就是為了這些需求設計的啊~~~

CM的據點很多,這次去的是民丹島,距離新加坡約45分鐘船程。小島的北岸幾乎被七個大飯店和渡假村所佔據,從碼頭到CM的路上,幾乎沒看到「居民」;對敝人這個自以為的自助旅行者而言,真有說不出的奇怪和不自在。不過這種膚淺的焦慮在進村之後,就毫無罪惡感地消失了,進村後甚至連IPod都沒打開過-_-

一言以敝之,是吃到飽、喝到掛、玩到癱。

每天從7點一直到晚上9點,隨時都有眼花撩亂的各國料理自助餐;現榨果汁唾手可得,想整天喝雞尾酒也不會有人阻止你;CM裡的GO(Gentle Organizer),簡直個個像superman和wonder woman,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無止境的熱情。

從一大早的瑜珈、射箭、稍晚的水中有氧、水上籃球,傍晚的空中飛人、高爾夫、獨木舟,晚上精心設計讓大小遊客參與的show...這些只是一小部分我有玩到的項目,其他就OL有點望之卻步。

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每個項目都有遊客一定可以參與到的部分,可入門、可進階,只怕遊客沒時間玩透透。像是空中飛人,乍看簡直是不可能,但其實豁出去try它一下,然後發現自己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有更多勇氣嘗試平常害怕的活動。

很靜態的遊客也沒問題,光是坐在海灘上看一上午的書、睡一下午的覺,腳趾沾著細白的沙粒,不時還有吧檯的工作人員遞上飲料,滿足感超高。


聽著穩定的海潮聲入睡,在鳥啼蟲鳴聲中醒來,濕潤的南島空氣,微涼的海風,一年能有一次這樣的逗點,真是公司所能給的最好禮物。從隔天大家上班的溫和表情,都還能感受到那份幸福啊~

2007/9/26

很搶鏡的生質能源

聽說【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二讀不出來,跟生質能電價不夠好有關。對業者來說,電價永遠不夠高。如果電業法修正案真的通過,跟美國一樣,電力市場完全自由競爭,台灣搞不好會出現「夏有熱死骨」(光是「夏有中暑農」就夠駭人)。

這兩天有篇報導也很嚇人。研究指出,由玉米及油菜花仔製造的生質柴油,所排放的「氧化亞氮」,是比二氧化碳更厲害的溫室氣體。

「氧化亞氮」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96倍!!玉米跟油菜花仔當中的「氮」,有3%~5%會轉化成「氧化亞氮」;整個換算下來,這些生質柴油產生的溫室氣體,比一般化石燃料還要多上50%。所以嘉義這些垃圾車,是做心酸的嗎...

生質能源更廣為人詬病的
問題是,資源排擠。

粗略的說,今天我們吃掉的麵包,之所以會漲一成,跟生質能源也有點關係。大抵是美國看巴西大力推廣種玉米做成酒精,幫助解決燃料用油漲價問題,所以想有樣學樣;一堆田拿來種玉米,排擠小麥栽植面積,加上今年天氣不太順,小麥價格飆漲。同理,其他國家看到玉米價格好(燃料需求畢竟還是一直成長),利之所趨,也會轉作玉米之類的作物,排擠填飽肚子用的作物。

窮人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取得食物,更窮。

回過頭來討論,台灣要不要發展生質能?既然它有兩個很致命的缺點。

當然還是要。理由很無奈:沒有其他的選擇。

或者說,在更厲害的科技還沒出現之前,我們能選的真的不多。大家少開車吧。




喔喔,今天有聽到要討論「自行車專用通勤道」。人類這一百多年來淨幹些「自找麻煩」事。

帥局長只出現10分種...

最近blog太花俏,今天來篇都是字。

一早被老闆傳簡訊,去參加研討會吧,莫名奇妙在中秋連假後賺到一天緩衝。

因公參加的研討會也就那幾種,所以常會看到能源局長致詞。關於葉局長,在此保證不狗腿稱讚:

此人絕對是當今部會首長裡,最帥的那一個,真的。如果我們依照部會首長的美醜程度給官位,他絕對是行政院長!!!恪守今天沒圖原則,局長是這張照片右邊那位。

僕竊以為這個帥度,局長應該犧牲小我,跟水果狗仔交換頭條,假裝與女同事吃宵夜(還是跟男同事比較有爆點?我也想啊,可是局裏面...),在跟拍照旁,列出任內推動重大政策。屆時大眾一定會質疑,做這麼多事,為什麼只是一個「局」而不是「部」?

真的,我也很好奇。

行政院下面的「局」,除了能源局就是:人事行政局、新聞局。

怪吧。更糟的是,請看【認識行政院】,組織結構圖看不到能源局,部會首長看不到葉惠青。能源局從2004年就改制了,但行政院網站上卻完全沒更新,真是見鬼了。

不,以上兩段純屬誤導。能源局其實在「經濟部」下面。




但我有預感會升格成部,大概就在油價破百元後三個月之類的。



講正事,這場研討會最大的收穫是:

如果沒有統籌單位出面整合資源,台灣要達到201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無異緣木求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沒有通過,只是原因之一啊...(不過這個結論,不用參加研討會也知道啦,只是又再確認一次罷了。)

海上風場的開發,問題還很多,只能對台電寄予無限同情,及由衷的加油打氣。

另外,台電,不要怕,project certificate這筆錢真的要花,身為納稅人支持你們花下去,不然一天到晚當冤大頭,看到一堆不會轉的風機也會很心痛。

2007/8/16

此區已被破壞,藻礁保護區請往前走。

原本下午報名了一門課程,但實在太想知道中油的油管工程,究竟對藻礁造成什麼程度的破壞,所以還是跑去風場現勘。

嗯...整個無言。輕忽,或無知,所造成的後果委實可怕。



原來附近養殖魚池周邊長期存在的白色碎礫,不是營建廢棄材料的滓渣、不是蚵殼,是藻礁。其實從外型也能看出至少不是前兩者,但每次風場現勘也...就這樣踩過去了(暴汗)。



現場天然氣管埋設工程已近尾聲,為了加強工作空間的沙灘穩定度,整段三百多公尺的沙灘都鋪上鐵板,這也無可厚非。只是有點諷刺,因為一堆藻礁碎屑、沙礫也就隨著海潮,漫上沙灘,幾乎要淹沒鐵板。

天然氣管從海底上岸後,沿著保安林,埋在距現今林界約50公尺處。中油沒有砍到什麼樹,因為保安林有林務局管轄,天然氣管的位置要經過現地會勘,林務局確認不會有重大影響才能埋設。

我知道,因為現勘那天我也去了。果然是中油,公司很大,人很多,高階主管資深工程師一大掛也是十來個人的陣仗(至於我們這個小公司去了多少人,就不用問了-_-)。

有人「管」藻礁嗎?當然沒有啊,不然額定容量3000MW的大潭電廠怎麼蓋得成。但也難說,畢竟大潭電廠這一蓋,簡直把整大段保安林砍得精光。電場蓋好了,再把保安林「補植」回來。

不好意思,林投黃瑾木麻黃砍了再種就是,反正不是原生林嘛,除了可以防風定沙我們什麼都不在乎啊。

但是,藻礁破壞就是破壞了耶,請問要怎麼「復育」?以現在這樣不穩定的海岸環境要如何復育?


工作空間用鐵板搞定,管路總不能在水裡載浮載沉,所以用兩排鋼板樁隔出天然氣管埋設的空間,埋設完成後再撤除。樁要成樁,就是狠狠植入地表以下。嗯。我不曉得藻礁是不是就這樣被...

鐵板鋪成的工作道路盡頭,立了一支白亮亮的告示牌,看起來相當新喔:前方海岸為藻礁保護區,禁止進入。嗯對啊,後方海岸已經被破壞完了,所以不是藻礁保護區這樣-__-



抬頭看見岸上突兀的兩支鋼板樁,原來上面各架了一台攝影機。那可不可以,請中油至少留下保全攝影機,把影像,或至少每隔12小時擷取部份照片傳到網路上,讓大家見證這段海岸在油管工程和大潭電廠凸堤的合力夾殺下,每年以多快的速度流失。破壞已成,請至少留下紀錄和反省的空間。



除了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其他都顯得多餘。

2007/8/13

台灣擬於綠島 建全球首座黑潮能電廠

時間: 2007/08/05
撰稿‧編輯:張 凡 新聞引據:廣電媒體 (中時電子報)

 國際強權大搶油源之際,台灣正努力尋找自產能源,計畫開發全球第一座黑潮能電廠!

經濟部已委託工研院能環所研擬初步規畫案,將於八月下旬提報行政院審議。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指出,黑潮能不但生產過程排放的溫室氣體有限、對環境影響較少,且具有一定穩定性。

黑潮能發電效能究竟有多大?根據經濟部委託工研院能環所調查,光是綠島一帶的黑潮能發電量,相當於三座核能電廠的總發電量。

官員透露,黑潮能發電成本低廉,與其他能源相較頗具巿場競爭力,以當前技術興建,每度電約2.7元,經過改良後,可進一步降至1.6元,較目前台電使用低碳排放量的天然氣發電,每度電2.89元,以及燃料油發電的3..02元,便宜許多。

黑潮能發電的價值還不止於此,由於發電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量小,未來以黑潮能電廠淘換國內部分高汙染電廠後,將使得台灣在國際碳交易中,享有每年800萬噸至2400萬噸的排放額度,也就是說,每年可增加台灣碳交易收入約達2.47.2億歐元。

利用黑潮發電,首要條件是黑潮行經處必須鄰近陸地,雖然黑潮行經菲律賓、台灣、日本,但是與陸地間的距離,以台灣的綠島最近。

台灣經濟部計畫與歐、美、日等國際專家學者合作,進行海域水文與生態環境調查及監測,並合作開發適合黑潮流的先導型渦輪機組與平台,並選定綠島,設立一座 5MW的小型先導電廠試運轉,其產生電力可提供綠島居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