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19
吉祥物
外公家在台南的後壁,(無米樂)崑濱伯也是,但不代表他們彼此會很熟。應該說是完全不認識。
罷特,當車子經過崑濱伯他家門前(我看到崑濱伯正準備要坐下看報紙),老媽竟然非常熟練地下車問:「崑濱伯啊,車子是要停哪裡?」
(我倒。)
然後崑濱伯也理所當然地站起來往門外看,「啊,你就停對面那厝門前!」
(!!!)
然後老媽和崑濱伯聊起如何養豬、幫豬接生等高技術含量的農家話題,我在旁邊對經過停下好奇圍觀的觀光客微笑說,冠軍米好吃喔!
一個媽媽拿著很厲害的單眼,拍著對面的冰果店,轉過身來很想拍崑濱伯但又覺得似乎有點失禮。
崑濱伯果然有見過世面,立刻站起來,「啊,你嘜攝相啊?賀來來來...」
然後讓一大家人完成了「到此一遊」的紀念攝影。
坐在一旁的老媽:「吼~崑濱伯你就昂欸」
崑濱伯;「磨啦,啊我兜厚面皮」
(然後又跟幾組遊客拍照這樣,然後遊客就會順手買一包他家的米!)
(崑濱伯你是菁寮的吉祥物!!!)
PS1. 吃剛收成碾好的新米真的很讚。
PS2. 後壁火車站(超美的)只缺一家自行車出租店了。
2010/1/20
下午三點
室溫26度,還沒算進陽光直射進來的加成效果。咖啡館老闆忍不住開了冷氣,宅急便的底迪穿著短袖揮汗搬貨...
下一份工作希望也可以在南部。
想曬被子就曬,想停車路邊隨便都可以停...
方圓五百公尺便利商店的店員都認識妳,還會關心妳怎麼這麼晚才吃午餐;麵店的老闆娘一看到妳走進來,立刻不好意思地說,今天沒有空心菜,煮大陸妹可以嗎?(呃,我今天想吃水餃。)
寄個包裹,聽到郵局的先生問領掛號的歐巴桑,啊這寄來會怎樣?不會啊,應該是國稅局來退稅的吧,他們現在還會教妳怎麼報比較省錢ㄟ。
諸如,此類。
雖然剛開始很常被嚇到,現在要離開反而又有點捨不得。
下一份工作希望也可以在南部。
想曬被子就曬,想停車路邊隨便都可以停...
方圓五百公尺便利商店的店員都認識妳,還會關心妳怎麼這麼晚才吃午餐;麵店的老闆娘一看到妳走進來,立刻不好意思地說,今天沒有空心菜,煮大陸妹可以嗎?(呃,我今天想吃水餃。)
寄個包裹,聽到郵局的先生問領掛號的歐巴桑,啊這寄來會怎樣?不會啊,應該是國稅局來退稅的吧,他們現在還會教妳怎麼報比較省錢ㄟ。
諸如,此類。
雖然剛開始很常被嚇到,現在要離開反而又有點捨不得。
2010/1/11
為什麼不是「愛德華王子」?
街名。
這很讓人困擾。
在歐洲工作的時候不太有,我是指在英文的基礎上,如果又能懂一點法德西義的其中一種,大抵對街名、站名可以有完整的認知。可能不完全跟街名本身的意義相呼應,但終究可以在自己的語言系統裡找到配對的一點。為了記憶以應用。
米蘭中央車站: Milano Centrale << 這樣一看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又好比中文人去日本旅遊,有漢字可識則不至於迷失。頂多把羽田機場當成田機場而訂錯了旅店。浪費的也只是一點時間罷了。
但如果純粹的英、歐文人。或中東人來到日本呢?完全不具意義的音節,除了那些很有指標性的地名,像東京(首都)、銀座(貴)、京都(古)、大阪(吃)(到這裡可能已經開始勉強了)...
又或者台灣的鐵路局,幾年前開始像捷運一樣,有英語站名廣播(可能真的外勞很多吧),但老天,那只是把中文的重音改變罷了,外籍乘客手上可能要拿一張站名對照表才知道這一站是啥吧。
又有英文OK但方言不OK的站名,像高捷紅線的「巨蛋」,Kaohsiung Arena,中、台、客都念「巨蛋」。對於出現在語言系統之後的新詞,真是非常實際的對應作法。至於是Dome還是Arena,官方的選擇也很實際...
在香港不太是問題。或者說是反過來的問題: 街名先有英文,例如Queen's Road,才有皇后大道。對中文人來說,記憶這些「湯姆克魯斯」類的辭彙,似乎不太是問題,作用像是日文人的片假名;對英歐文人而言自是方便,不會陷於音節的錯亂而致地貌也跟著扭曲起來。
台灣的地名可以有類似的處理嗎?雖香港有歷史之「便」或不得不然,但那地名畢竟讓地方有生命起來。或許可以用意義相近的英文去補註音譯名?
多年前帶公司的德籍實習生逛「中正紀念堂」,沒來過亞洲的小朋友對音樂廳的屋簷猛拍個不停,說家鄉的朋友看了一定羨慕死了。然後,指著「大中至正」的牌匾問那是什麼意思。想說筆畫這麼少,意思應該也容易記吧。
好啦,整個愣在那裏。直回想起高中國文課本如何白譯古文,邊背誦邊覺得牽強。
於是我說,第二個和第四個字,都是一種善和正義的狀態,而極致的中,就是正。但我不能把這兩個字對應在英文裡面,一來因為poor vocabulary,二來可能英、歐人對這個狀態的理解並不一定和中文人一致。
更何況,這多少是為了諂媚Mr. 中正,而語意上不一定成立的一句話;如果他今天自號蔣正中,匾就成了「大正至中」,字的順序改了,但意義上的理解可以是相同的(當然現代宅男可以將之理解為「最正莫過馬維中」)。
所以高捷的「世運」可以是World Games,但北捷的「新店」只能是Xindian。太古舊的、有歷史演進的意義,很難三言兩語用英文帶過吧。至於港鐵的「Prince Edward」站又名「太子」,就不免翻得有點太過,而看了讓人不蘇胡起來。
這很讓人困擾。
在歐洲工作的時候不太有,我是指在英文的基礎上,如果又能懂一點法德西義的其中一種,大抵對街名、站名可以有完整的認知。可能不完全跟街名本身的意義相呼應,但終究可以在自己的語言系統裡找到配對的一點。為了記憶以應用。
米蘭中央車站: Milano Centrale << 這樣一看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又好比中文人去日本旅遊,有漢字可識則不至於迷失。頂多把羽田機場當成田機場而訂錯了旅店。浪費的也只是一點時間罷了。
但如果純粹的英、歐文人。或中東人來到日本呢?完全不具意義的音節,除了那些很有指標性的地名,像東京(首都)、銀座(貴)、京都(古)、大阪(吃)(到這裡可能已經開始勉強了)...
又或者台灣的鐵路局,幾年前開始像捷運一樣,有英語站名廣播(可能真的外勞很多吧),但老天,那只是把中文的重音改變罷了,外籍乘客手上可能要拿一張站名對照表才知道這一站是啥吧。
又有英文OK但方言不OK的站名,像高捷紅線的「巨蛋」,Kaohsiung Arena,中、台、客都念「巨蛋」。對於出現在語言系統之後的新詞,真是非常實際的對應作法。至於是Dome還是Arena,官方的選擇也很實際...
在香港不太是問題。或者說是反過來的問題: 街名先有英文,例如Queen's Road,才有皇后大道。對中文人來說,記憶這些「湯姆克魯斯」類的辭彙,似乎不太是問題,作用像是日文人的片假名;對英歐文人而言自是方便,不會陷於音節的錯亂而致地貌也跟著扭曲起來。
台灣的地名可以有類似的處理嗎?雖香港有歷史之「便」或不得不然,但那地名畢竟讓地方有生命起來。或許可以用意義相近的英文去補註音譯名?
多年前帶公司的德籍實習生逛「中正紀念堂」,沒來過亞洲的小朋友對音樂廳的屋簷猛拍個不停,說家鄉的朋友看了一定羨慕死了。然後,指著「大中至正」的牌匾問那是什麼意思。想說筆畫這麼少,意思應該也容易記吧。
好啦,整個愣在那裏。直回想起高中國文課本如何白譯古文,邊背誦邊覺得牽強。
於是我說,第二個和第四個字,都是一種善和正義的狀態,而極致的中,就是正。但我不能把這兩個字對應在英文裡面,一來因為poor vocabulary,二來可能英、歐人對這個狀態的理解並不一定和中文人一致。
更何況,這多少是為了諂媚Mr. 中正,而語意上不一定成立的一句話;如果他今天自號蔣正中,匾就成了「大正至中」,字的順序改了,但意義上的理解可以是相同的(當然現代宅男可以將之理解為「最正莫過馬維中」)。
所以高捷的「世運」可以是World Games,但北捷的「新店」只能是Xindian。太古舊的、有歷史演進的意義,很難三言兩語用英文帶過吧。至於港鐵的「Prince Edward」站又名「太子」,就不免翻得有點太過,而看了讓人不蘇胡起來。
2010/1/9
不合時宜的現實
慢慢可以掌握香港島的地形,至少是西半邊: 如何蜿蜒、下降、上升,哪些建築物如何利用地形以四通八達,德甫道和干諾道之間的天橋們如何分佈又互相連結了哪些樓。 香港是樓構成的。
等紅綠燈的瞬間可以有很多topic湧現,是城市獨有的刺激感。如果在San Jose,大概只會看著那些不必要寬闊巨大的馬路、車輛與人類,鑽牛角尖焦慮著眼前的一切如何浪費著資源吧。
城市的裝模作樣需要時間積累,需要某種程度的財富與階級積累。香港乍看頗有餘裕,四處可見的名店街,但名店與名店之間的巷弄、閃亮搶眼的店招之上,諸般掩不住為生活掙扎的痕跡。
對比於京都,例如,那是財富之外,對財富「外貌」的異樣執著。沒有任何「掙扎」的痕跡,全是精心雕琢的街景,即便是門前的青苔,也是屋主有意保留的(某種天曉得的畫面)意境。「完全的」裝模作樣。
好吧,我的裝模作業也很明顯。例如坐在【中環中心】(是一棟樓)的咖啡館,一邊喝熱可可,一邊寫下不具任何生產力的語句。又或者說是不合「時宜」的作態。坐在這裡的人們似乎都為了諸如與客戶談生意、與同事social等很具生產力的理由。香港哪裡有【多鬆】一樣的咖啡館,客人不會有「讓店內table turn太低」的罪惡感呢?
【中環中心】的外表很有80年代的囂張。銀金屬色的外皮就算了,還一定要表面有凹凸紋理,讓那個珠光寶氣完全沒有要低調的意思。太可怕了,跟最近三年的LV一樣可怕。或者...呃,還有別家嗎?
因為這樣的反差,又忍不住不合時宜地想起小時候讀過: 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竹柏哩,真的很欠揍),煩請哪位香港閒人寫本台灣常見的urban散步書,拖累一點現實的節奏吧。
等紅綠燈的瞬間可以有很多topic湧現,是城市獨有的刺激感。如果在San Jose,大概只會看著那些不必要寬闊巨大的馬路、車輛與人類,鑽牛角尖焦慮著眼前的一切如何浪費著資源吧。
城市的裝模作樣需要時間積累,需要某種程度的財富與階級積累。香港乍看頗有餘裕,四處可見的名店街,但名店與名店之間的巷弄、閃亮搶眼的店招之上,諸般掩不住為生活掙扎的痕跡。
對比於京都,例如,那是財富之外,對財富「外貌」的異樣執著。沒有任何「掙扎」的痕跡,全是精心雕琢的街景,即便是門前的青苔,也是屋主有意保留的(某種天曉得的畫面)意境。「完全的」裝模作樣。
好吧,我的裝模作業也很明顯。例如坐在【中環中心】(是一棟樓)的咖啡館,一邊喝熱可可,一邊寫下不具任何生產力的語句。又或者說是不合「時宜」的作態。坐在這裡的人們似乎都為了諸如與客戶談生意、與同事social等很具生產力的理由。香港哪裡有【多鬆】一樣的咖啡館,客人不會有「讓店內table turn太低」的罪惡感呢?
【中環中心】的外表很有80年代的囂張。銀金屬色的外皮就算了,還一定要表面有凹凸紋理,讓那個珠光寶氣完全沒有要低調的意思。太可怕了,跟最近三年的LV一樣可怕。或者...呃,還有別家嗎?
因為這樣的反差,又忍不住不合時宜地想起小時候讀過: 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竹柏哩,真的很欠揍),煩請哪位香港閒人寫本台灣常見的urban散步書,拖累一點現實的節奏吧。
2010/1/5
that's all, for the second job.
轉念來到香港,不想特別做什麼地待一小段時間
30歲這一年的標題叫做漂泊,希望是31歲用不到的老梗
從待了老久的、內心也長久喜愛的前公司離開,到了一個要不停旅行的工作
因為終究在那樣的旅行找不到(令人願意)穩定的點
加上種種重大但不足為外人道的因素 而離開
前一份工作七年,這一份則是七個月。
官方版的辭職理由,被朋友戲稱像是寫研究計畫般
仔細尋思也有幾分那樣的意思
只是那不是在研究前就預擬的
而比較像實驗都快做完了 為了湊出下一期經費而亂謅的結案報告
但 像高中老師說的 話說一百遍就變真的
官方版也就變得像【我的志願】般 在內心的一角被認真看待著 像個承諾一樣。
因為這個承諾的形狀有點美麗,使得原始的(不足為外人道的)那個離職理由
因為形狀醜陋而變得可笑起來 而可以漸漸不去在意
或許真有什麼力量在安排著
出發前才仔細在日誌上寫下一位人類所朋友要發表論文的時間
竟然在香港機場的洗手間門口相遇
某種層面上 是位總在仔細考量、焦慮(廣義的)研究計畫的朋友
手邊是英文的論文摘要,讀起來帶點生澀的樸實感
推敲著語言背後(甚至可以直接穿越語言而直視)的行動累積,
原本論文裡應小心注意的文字精確性就不顯得那麼 重 要 了。
30歲這一年的標題叫做漂泊,希望是31歲用不到的老梗
從待了老久的、內心也長久喜愛的前公司離開,到了一個要不停旅行的工作
因為終究在那樣的旅行找不到(令人願意)穩定的點
加上種種重大但不足為外人道的因素 而離開
前一份工作七年,這一份則是七個月。
官方版的辭職理由,被朋友戲稱像是寫研究計畫般
仔細尋思也有幾分那樣的意思
只是那不是在研究前就預擬的
而比較像實驗都快做完了 為了湊出下一期經費而亂謅的結案報告
但 像高中老師說的 話說一百遍就變真的
官方版也就變得像【我的志願】般 在內心的一角被認真看待著 像個承諾一樣。
因為這個承諾的形狀有點美麗,使得原始的(不足為外人道的)那個離職理由
因為形狀醜陋而變得可笑起來 而可以漸漸不去在意
或許真有什麼力量在安排著
出發前才仔細在日誌上寫下一位人類所朋友要發表論文的時間
竟然在香港機場的洗手間門口相遇
某種層面上 是位總在仔細考量、焦慮(廣義的)研究計畫的朋友
手邊是英文的論文摘要,讀起來帶點生澀的樸實感
推敲著語言背後(甚至可以直接穿越語言而直視)的行動累積,
原本論文裡應小心注意的文字精確性就不顯得那麼 重 要 了。
2008/12/7
2008/10/6
去Radiohead日本巡迴演唱會,但沒什麼演唱會照片
因為還要一邊很HIGH,所以拍照的事情還是交給高手吧...
然後我嚴重懷疑在場的外國人多半和我們一樣,搞錯STAND和ARENA,以至於看台一堆暴走老外,搖滾區一片穩重的日本人...
當然也可能和史上無敵整齊搖滾區的規劃有關,請看下圖...

有個老外進場見狀,當下鬼叫:我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搖滾區,NEVER!!!演唱會還沒開始,人就已經暴走到他方了...
我甚至看到中年禿頭歐吉桑,穿西裝打領帶,拎著公事包走進搖滾區XDDD
座位的斜前方有一對父子,老爸是個型男,看得出精挑細選穿了合身的牛仔褲,帶著念高校的兒子來聽演唱會。但是,從頭到尾都坐在椅子上不動是怎麼回事!!!(很崩潰)
張懸說得對,我自己買票,我自己決定要怎麼聽演唱會,別人管不著...
anyway,最想聽的 your army和 karma police都唱了,今生無憾了...
沒看到光之教堂、太陽之塔,想看的廟都看了,想吃的大阪燒和拉麵也吃了,好空虛啊現在。
Radiohead我可不可以再去看你們(大泣)。
然後我嚴重懷疑在場的外國人多半和我們一樣,搞錯STAND和ARENA,以至於看台一堆暴走老外,搖滾區一片穩重的日本人...
當然也可能和史上無敵整齊搖滾區的規劃有關,請看下圖...

有個老外進場見狀,當下鬼叫:我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搖滾區,NEVER!!!演唱會還沒開始,人就已經暴走到他方了...
我甚至看到中年禿頭歐吉桑,穿西裝打領帶,拎著公事包走進搖滾區XDDD
座位的斜前方有一對父子,老爸是個型男,看得出精挑細選穿了合身的牛仔褲,帶著念高校的兒子來聽演唱會。但是,從頭到尾都坐在椅子上不動是怎麼回事!!!(很崩潰)
張懸說得對,我自己買票,我自己決定要怎麼聽演唱會,別人管不著...
anyway,最想聽的 your army和 karma police都唱了,今生無憾了...
沒看到光之教堂、太陽之塔,想看的廟都看了,想吃的大阪燒和拉麵也吃了,好空虛啊現在。
Radiohead我可不可以再去看你們(大泣)。
2008/9/30
去日本前的焦慮碎念
這次去京阪神,要
聽演唱會(希望可以私藏靴腿)(再來個小live表演就太棒了)

聽演唱會(希望可以私藏靴腿)(再來個小live表演就太棒了)

看建築物(希望至少看到光之教堂)
拜拜(京都那些閃亮亮的廟)(如果旁邊有幾片紅色的楓葉就太棒了)
買Uniqlo的T恤
跟70萬博的太陽之塔合照,當然要比出「朋友」的手勢XDDD
但最美好的就是薔蜜明天自己退散啦~
--
全球金融業一片風雨飄搖,英國BB剛倒,每個英國人要為此平均負擔31萬台幣債務;英國天團收音機頭日本開唱;一團台灣人才剛脫離風速破表強颱,又要追著這個颱風到日本聽英國天團。匯率、利率不動如山的台灣和日本,不擔心英國擔心的金融風暴,卻擔心英國不擔心的中國毒奶。
以上是小說電影裡常見的叫做硬拉關係,你硬要說世界是平的我也沒轍。
2008/9/20
搬家
搬到某種厭煩之境,脫口而出,「下次要來買房子了」。
是嗎...
念了大學之後,覺得會這樣一直背著這些身外物,遷移到一把老骨頭為止。沒有特別渴望所謂家或約定成俗的穩定。當人們討論著房價與房貸、租不如買的話題,總下意識浮現某種被綑綁的陰影。
新住處在平日就很常出沒的某夜市邊緣,在租屋網站上看到這個地址當下覺得命中注定,嘿,跟我很愛的兩家店同條巷子哩。而且還是景觀超好、三面採光的頂樓加蓋,因為周邊都是較低矮的三十年老公寓,可以輕易看到遠處的粉紅色新光大樓和墨綠色101。
窗外看得到台北盆地周圍的山,天空的占比也很大;晚上開窗吹自然風入睡,早上會被學校打鐘的聲音給吵醒 <--其實還不錯。
另一邊幫M打理香港的新家,以至於這陣子跑香港的次數比跑彰化還多 orz
新住處在堅尼地,離中環不遠,兼顧價格公道、交通便利與環境舒適,臨近香港大學。同期的房子風格都很類似,極盡可能的採光、通風,到了一種實在很不熱帶國家的地步。窗戶開得又大又多,連突出的小露臺側牆都不放過。
前一個房客留下很多窗簾,百葉窗、羅馬簾、雙層紗,往往也搞得不知該拉上還是打開 :白天想看風景,但陽光照得你無處可逃;晚上想有隱私,但涼風和夜景也無法割捨,才終於懂為什麼香港住戶多半晚上都不拉窗簾(笑)
IKEA是布置新居的最簡易選擇。銅鑼灣的IKEA面積大概跟台北環亞店差不多,擠滿了人,尤其是訂購服務台,排著來自世界各地來香港工作的人,操著各種語言,都急著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搞定一個家。
當時一邊排著人龍,心想,無怪乎有人會這麼焦慮,看著臨近的香港占著中國門戶的優勢,稅率低、公共建設完善,每天光是應付這些外來的人就足以創造龐大的就業人口與收入,反觀台灣簡直是龜步不前了。
但又覺得,這麼優閒又自由的台灣真好。
街口新開的漢堡王終於停止了大清早至今喋喋不休的促銷廣播。其實就算你默默地開張,大家都還是會來買單的孩子...
是嗎...
念了大學之後,覺得會這樣一直背著這些身外物,遷移到一把老骨頭為止。沒有特別渴望所謂家或約定成俗的穩定。當人們討論著房價與房貸、租不如買的話題,總下意識浮現某種被綑綁的陰影。
新住處在平日就很常出沒的某夜市邊緣,在租屋網站上看到這個地址當下覺得命中注定,嘿,跟我很愛的兩家店同條巷子哩。而且還是景觀超好、三面採光的頂樓加蓋,因為周邊都是較低矮的三十年老公寓,可以輕易看到遠處的粉紅色新光大樓和墨綠色101。
窗外看得到台北盆地周圍的山,天空的占比也很大;晚上開窗吹自然風入睡,早上會被學校打鐘的聲音給吵醒 <--其實還不錯。
另一邊幫M打理香港的新家,以至於這陣子跑香港的次數比跑彰化還多 orz
新住處在堅尼地,離中環不遠,兼顧價格公道、交通便利與環境舒適,臨近香港大學。同期的房子風格都很類似,極盡可能的採光、通風,到了一種實在很不熱帶國家的地步。窗戶開得又大又多,連突出的小露臺側牆都不放過。
前一個房客留下很多窗簾,百葉窗、羅馬簾、雙層紗,往往也搞得不知該拉上還是打開 :白天想看風景,但陽光照得你無處可逃;晚上想有隱私,但涼風和夜景也無法割捨,才終於懂為什麼香港住戶多半晚上都不拉窗簾(笑)
IKEA是布置新居的最簡易選擇。銅鑼灣的IKEA面積大概跟台北環亞店差不多,擠滿了人,尤其是訂購服務台,排著來自世界各地來香港工作的人,操著各種語言,都急著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搞定一個家。
當時一邊排著人龍,心想,無怪乎有人會這麼焦慮,看著臨近的香港占著中國門戶的優勢,稅率低、公共建設完善,每天光是應付這些外來的人就足以創造龐大的就業人口與收入,反觀台灣簡直是龜步不前了。
但又覺得,這麼優閒又自由的台灣真好。
街口新開的漢堡王終於停止了大清早至今喋喋不休的促銷廣播。其實就算你默默地開張,大家都還是會來買單的孩子...
2008/5/4
香港行
早上捷運車廂裡的一個老外,身上穿著『Free Tibet西藏獨立』的T恤。雖然是個外人,但在台灣,外人講話好像都比較有份量,T恤也就真像是無聲吶喊,回聲在車廂中繚繞、一陣側目。
在西藏議題上,台灣算不算是『外人』呢?真是個尷尬的問題。
上星期在香港地鐵車廂裡,穿著時髦的女生翻看早報,頭兩條,一是不讓國外抗議人士入港,二是搜查疑似製作抗議布條的廠家。不曉得穿著時髦的女生心裡在想什麼?
頓時一點點驕傲起來,不過也只是因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台灣。就算街頭站了十萬人,人人拿著滅火器等聖火,警察也只是在旁邊維持秩序而已。(多棒!)
想想有點後悔當初拒絕讓他們來。好像拒絕得太早了。當初某些人說這種抵制行為缺乏國際禮貌,現在想想還覺得太客氣。
香港人大概是不在意吧,在意了便有違他們一貫有效率的生存方式;政治無所不在但也顯得細枝末節,瘦身廣告的slogan遠比政治標語五光十色。雖然也始終搞不清楚,街上細條條的香港人們,究竟是哪裡需要瘦身了。
在西藏議題上,台灣算不算是『外人』呢?真是個尷尬的問題。
上星期在香港地鐵車廂裡,穿著時髦的女生翻看早報,頭兩條,一是不讓國外抗議人士入港,二是搜查疑似製作抗議布條的廠家。不曉得穿著時髦的女生心裡在想什麼?
頓時一點點驕傲起來,不過也只是因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台灣。就算街頭站了十萬人,人人拿著滅火器等聖火,警察也只是在旁邊維持秩序而已。(多棒!)
想想有點後悔當初拒絕讓他們來。好像拒絕得太早了。當初某些人說這種抵制行為缺乏國際禮貌,現在想想還覺得太客氣。
香港人大概是不在意吧,在意了便有違他們一貫有效率的生存方式;政治無所不在但也顯得細枝末節,瘦身廣告的slogan遠比政治標語五光十色。雖然也始終搞不清楚,街上細條條的香港人們,究竟是哪裡需要瘦身了。
2008/4/26
2007/11/12
吃到飽、喝到掛、玩到癱,Club Med真不賴
員工旅遊要能夠玩到大家都滿意,或至少不讓人暴走,根本是天方夜譚,畢竟各家口味紛雜。就例如敝人很愛自以為是走自助路線,看到遊覽車和大桌菜會忍不住陰影起來,以至於對去年員工旅遊的記憶,只剩下翹團殺到當地小餐廳吃飯這件事。但明明那家小餐廳是當地最有名的景點之一,逛啥鳥市集啊!!!!!
咳咳...另外一個員工旅遊的重點是,如何讓同事的家人也都能有參與感,甚至盡興?而不是拿著尿布追小孩滿街跑?Club Med完全就是為了這些需求設計的啊~~~
CM的據點很多,這次去的是民丹島,距離新加坡約45分鐘船程。小島的北岸幾乎被七個大飯店和渡假村所佔據,從碼頭到CM的路上,幾乎沒看到「居民」;對敝人這個自以為的自助旅行者而言,真有說不出的奇怪和不自在。不過這種膚淺的焦慮在進村之後,就毫無罪惡感地消失了,進村後甚至連IPod都沒打開過-_-
一言以敝之,是吃到飽、喝到掛、玩到癱。
每天從7點一直到晚上9點,隨時都有眼花撩亂的各國料理自助餐;現榨果汁唾手可得,想整天喝雞尾酒也不會有人阻止你;CM裡的GO(Gentle Organizer),簡直個個像superman和wonder woman,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無止境的熱情。
從一大早的瑜珈、射箭、稍晚的水中有氧、水上籃球,傍晚的空中飛人、高爾夫、獨木舟,晚上精心設計讓大小遊客參與的show...這些只是一小部分我有玩到的項目,其他就OL有點望之卻步。
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每個項目都有遊客一定可以參與到的部分,可入門、可進階,只怕遊客沒時間玩透透。像是空中飛人,乍看簡直是不可能,但其實豁出去try它一下,然後發現自己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有更多勇氣嘗試平常害怕的活動。
很靜態的遊客也沒問題,光是坐在海灘上看一上午的書、睡一下午的覺,腳趾沾著細白的沙粒,不時還有吧檯的工作人員遞上飲料,滿足感超高。
聽著穩定的海潮聲入睡,在鳥啼蟲鳴聲中醒來,濕潤的南島空氣,微涼的海風,一年能有一次這樣的逗點,真是公司所能給的最好禮物。從隔天大家上班的溫和表情,都還能感受到那份幸福啊~
咳咳...另外一個員工旅遊的重點是,如何讓同事的家人也都能有參與感,甚至盡興?而不是拿著尿布追小孩滿街跑?Club Med完全就是為了這些需求設計的啊~~~
CM的據點很多,這次去的是民丹島,距離新加坡約45分鐘船程。小島的北岸幾乎被七個大飯店和渡假村所佔據,從碼頭到CM的路上,幾乎沒看到「居民」;對敝人這個自以為的自助旅行者而言,真有說不出的奇怪和不自在。不過這種膚淺的焦慮在進村之後,就毫無罪惡感地消失了,進村後甚至連IPod都沒打開過-_-
一言以敝之,是吃到飽、喝到掛、玩到癱。
每天從7點一直到晚上9點,隨時都有眼花撩亂的各國料理自助餐;現榨果汁唾手可得,想整天喝雞尾酒也不會有人阻止你;CM裡的GO(Gentle Organizer),簡直個個像superman和wonder woman,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無止境的熱情。
從一大早的瑜珈、射箭、稍晚的水中有氧、水上籃球,傍晚的空中飛人、高爾夫、獨木舟,晚上精心設計讓大小遊客參與的show...這些只是一小部分我有玩到的項目,其他就OL有點望之卻步。
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每個項目都有遊客一定可以參與到的部分,可入門、可進階,只怕遊客沒時間玩透透。像是空中飛人,乍看簡直是不可能,但其實豁出去try它一下,然後發現自己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有更多勇氣嘗試平常害怕的活動。
很靜態的遊客也沒問題,光是坐在海灘上看一上午的書、睡一下午的覺,腳趾沾著細白的沙粒,不時還有吧檯的工作人員遞上飲料,滿足感超高。
聽著穩定的海潮聲入睡,在鳥啼蟲鳴聲中醒來,濕潤的南島空氣,微涼的海風,一年能有一次這樣的逗點,真是公司所能給的最好禮物。從隔天大家上班的溫和表情,都還能感受到那份幸福啊~
2007/9/6
2007/7/24
2007/7/9
規劃景點規劃到last.fm去
話說星期天很無聊,就想開始來找明年如果去美西,要去哪些點。
背包客棧...
結果就開始卯起來回答西藏板的問題,發現不太對勁才轉回美西板(超級岔題人-_-),看到有個人對西雅圖超熟,卯起來研究獨木舟賞鯨的行程:一人79美金,6小時,其中4小時在划船。恩,不錯。
不錯個頭勒。獨木舟研究完之後,看到也有人回說,想要獨木舟賞鯨,正在內心同意不已的時候,西雅圖魔人說,妳有辦法4個小時都在不停地划槳嗎?????
也是。。。。。。。所以坐坐快艇就好了,我是OL。
然後又開始研究傳說中Nirvana駐唱的live house(這也在Beck的情節裡面),google老半天發現怎麼都是法文網頁,於是乎努力地拆解那些法文字,發現竟然是Beck的法國同好會-_-
但看來法國同好會研究的結果是,西雅圖沒有lizard house喔!那只是一個杜撰出來的名字。(怎麼會?死人的東西有什麼好杜撰的???)但也有可能單純是我亂入那些法文內容。
不死心,又用seattle + live house繼續google,竟然出現last.fm的網站。仔細研究之後發現(我真閒),原來使用者可以在網站上自行加入任何地區的任何音樂表演節目!怎麼這麼讚!!
所以,我的老天,根本只要把白天要看的景點規劃好之後,出發前一個月在看沿線的live house有什麼好玩的演出就可以了!!!!!!我愛last.fm~
這麼好用的網站,當然就加入了。加入的原因,其實是...為什麼我喜歡的台灣樂手在上面幾乎都沒有介紹(大哭)。
我會努力的(← 努力啥啊-_-)
背包客棧...
結果就開始卯起來回答西藏板的問題,發現不太對勁才轉回美西板(超級岔題人-_-),看到有個人對西雅圖超熟,卯起來研究獨木舟賞鯨的行程:一人79美金,6小時,其中4小時在划船。恩,不錯。
不錯個頭勒。獨木舟研究完之後,看到也有人回說,想要獨木舟賞鯨,正在內心同意不已的時候,西雅圖魔人說,妳有辦法4個小時都在不停地划槳嗎?????
也是。。。。。。。所以坐坐快艇就好了,我是OL。
然後又開始研究傳說中Nirvana駐唱的live house(這也在Beck的情節裡面),google老半天發現怎麼都是法文網頁,於是乎努力地拆解那些法文字,發現竟然是Beck的法國同好會-_-
但看來法國同好會研究的結果是,西雅圖沒有lizard house喔!那只是一個杜撰出來的名字。(怎麼會?死人的東西有什麼好杜撰的???)但也有可能單純是我亂入那些法文內容。
不死心,又用seattle + live house繼續google,竟然出現last.fm的網站。仔細研究之後發現(我真閒),原來使用者可以在網站上自行加入任何地區的任何音樂表演節目!怎麼這麼讚!!
所以,我的老天,根本只要把白天要看的景點規劃好之後,出發前一個月在看沿線的live house有什麼好玩的演出就可以了!!!!!!我愛last.fm~
這麼好用的網站,當然就加入了。加入的原因,其實是...為什麼我喜歡的台灣樂手在上面幾乎都沒有介紹(大哭)。
我會努力的(← 努力啥啊-_-)
2007/7/4
2007/6/24
所以進藏要準備什麼?食物篇
如果沒有瑪吉阿米,這段旅程大概也沒什麼好的回憶,吃對台灣人的旅行來說真是太重要了!!!!!!!!!(給你一堆驚嘆號)有了瑪吉阿米,再爛的旅行回憶似乎都被潤澤過,噗。
瑪吉阿米位於大昭寺東南方,八廓街上的跨國界料理餐廳,不過他們沒有這樣自稱,跨國界料理是我自己引用台灣的說法。究竟是跨國界料理吸引外國觀光客,還是外國觀光客促進跨國界料理的產生,應該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吧,總之好吃,絕對合台灣人的胃口。
坐在瑪吉阿米的頂樓露臺,看著藏式街廓盡頭光禿禿的大山,南腔北調多國語言的交談,還蠻妙的。
拉薩的快速漢化,不,四川化,到處都是又鹹又油又辣的川味,依照陳HO的說法,邊吃會邊擔心自己暴血壓。畢竟台灣人的口味越趨清淡,對鹽份、重調味的食物都很敏感。所以當初帶了一大堆「拉麵道」是真也吃了不少:P
水,多喝水。對台灣人來說,真的好乾的地方啊,乾到我鼻屎帶血 XDDDDD 每晚睡前要用護唇膏把嘴巴塗得跟上豬油似的 -_- 其實也要帶人工淚液,對我來說真的太乾啦,眼睛乾得好累喔。
特別一提的是甜奶茶,聽說是為了外國觀光客的口味而衍生的飲料,否則酥油茶可是鹹的哩(又一暴血壓飲品)。甜茶是一壺一壺的點,在另外一家「簡餐店」剛拉梅朵,有3磅或5磅兩種,總之都是一大壺,幾個人慢慢喝邊聊天,也能略解對珍奶的思鄉。
還有八寶茶。救命用的,高山症或中暑,胃口不好又得進食的時候,八寶茶的效果非常好,本身的味道也很爽口。
啊,越寫越短,哈哈。
瑪吉阿米位於大昭寺東南方,八廓街上的跨國界料理餐廳,不過他們沒有這樣自稱,跨國界料理是我自己引用台灣的說法。究竟是跨國界料理吸引外國觀光客,還是外國觀光客促進跨國界料理的產生,應該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吧,總之好吃,絕對合台灣人的胃口。
坐在瑪吉阿米的頂樓露臺,看著藏式街廓盡頭光禿禿的大山,南腔北調多國語言的交談,還蠻妙的。
拉薩的快速漢化,不,四川化,到處都是又鹹又油又辣的川味,依照陳HO的說法,邊吃會邊擔心自己暴血壓。畢竟台灣人的口味越趨清淡,對鹽份、重調味的食物都很敏感。所以當初帶了一大堆「拉麵道」是真也吃了不少:P
水,多喝水。對台灣人來說,真的好乾的地方啊,乾到我鼻屎帶血 XDDDDD 每晚睡前要用護唇膏把嘴巴塗得跟上豬油似的 -_- 其實也要帶人工淚液,對我來說真的太乾啦,眼睛乾得好累喔。
特別一提的是甜奶茶,聽說是為了外國觀光客的口味而衍生的飲料,否則酥油茶可是鹹的哩(又一暴血壓飲品)。甜茶是一壺一壺的點,在另外一家「簡餐店」剛拉梅朵,有3磅或5磅兩種,總之都是一大壺,幾個人慢慢喝邊聊天,也能略解對珍奶的思鄉。
還有八寶茶。救命用的,高山症或中暑,胃口不好又得進食的時候,八寶茶的效果非常好,本身的味道也很爽口。
啊,越寫越短,哈哈。
所以進藏要準備什麼?住宿篇
中國常見的房型是雙人、三人標間(一般家庭),標間是指房間內含衛浴設備。
拉薩是國際景點,加上開發速度超快,各種價位的旅店都有,也不乏五星級大酒店。
不過我們還是選了背包客愛住的青年旅館。環境都很乾淨,床單真的會每天換洗喔,早晨離開八朗學(我們住的那家),就看到他們在頂樓曬被單,一大排隨風飄揚,超酷。而且還提供免費洗衣服的服務。
也都隨時有熱水可以洗澡,而且就在北京東路上,要去哪裡都很方便。
雙人標間一晚140RMB,應該已經漲過了,會不會再漲?可能性還蠻高的。
關於洗澡這件事要特別分享一下。
我們到拉薩的第二天,一連逛了布達拉宮、大昭寺,雖然也有適當的休息,但畢竟體力消耗很多,想說來洗個熱水澡、消除疲勞。因為這裡水源得來不易,所以就很自愛的用淋浴啦,淋一淋發現,小腿變成紫色的啦,真嚇死我!
想想也是啦,心臟光是要對抗低氧的環境就已經很累了,洗熱水澡更是折騰。後來改坐在浴缸裡淋浴,就沒有再出現這個問題了。不過高山症嚴重的人,還是擦澡為宜,真要洗的話,記得先補點紅景天再洗。
拉薩是國際景點,加上開發速度超快,各種價位的旅店都有,也不乏五星級大酒店。
不過我們還是選了背包客愛住的青年旅館。環境都很乾淨,床單真的會每天換洗喔,早晨離開八朗學(我們住的那家),就看到他們在頂樓曬被單,一大排隨風飄揚,超酷。而且還提供免費洗衣服的服務。
也都隨時有熱水可以洗澡,而且就在北京東路上,要去哪裡都很方便。
雙人標間一晚140RMB,應該已經漲過了,會不會再漲?可能性還蠻高的。
關於洗澡這件事要特別分享一下。
我們到拉薩的第二天,一連逛了布達拉宮、大昭寺,雖然也有適當的休息,但畢竟體力消耗很多,想說來洗個熱水澡、消除疲勞。因為這裡水源得來不易,所以就很自愛的用淋浴啦,淋一淋發現,小腿變成紫色的啦,真嚇死我!
想想也是啦,心臟光是要對抗低氧的環境就已經很累了,洗熱水澡更是折騰。後來改坐在浴缸裡淋浴,就沒有再出現這個問題了。不過高山症嚴重的人,還是擦澡為宜,真要洗的話,記得先補點紅景天再洗。
所以進藏要準備什麼?衣物篇
這個...在拉薩有看到白人穿短衣短褲,一副在夏威夷逛布達拉宮的感覺。不過八九不離十被晒得很昏,所以不能當參考對象,噗。
那個...在往林芝的路上有看到中國「啦圾團」(開車師傅的形容),從遊覽車上走下來,個個一副在鹿港逛老街。嚴格說起來也是可以,不過他們可能遊覽個三、四天就結束,十幾天的行程這樣搞,得帶三個大皮箱才夠。
可以帶皮箱嗎?其實可以,如果很確定不會有遠程的爬山或健行活動。所以我們當初是在ㄍㄧㄥ什麼,帶旅行箱就好啦,揹登山背包真超累的。
不過這樣才有fu啊!也對啦。
四個人除了各自的貼身包之外,各帶一個大旅行袋/登山背包,外加一個共用的大旅行袋裝備用糧食。算是輕裝簡行。
大概連續10天都穿同一套衣服,快乾排汗衣、快乾防水褲、快乾風衣和內裡。很「連戲」。
不會很髒喔,因為都是快乾的布料,髒的話晚上洗一洗,放在室內一夜即乾,隔天繼續穿!這樣就能做到輕裝簡行啦~
需要買Gore-tex等級的衣服嗎?如果預算夠的話當然是很好啦,預算不夠也沒關係,有防潑水就好,畢竟不是來登山健行:P
雖然是夏天,羽絨衣也建議帶一件,如果在高海拔地方有夜間活動(看星星之類的),會需要用到的,不然會跟我一樣感冒喔(只是看日落耶)(所以沒辦法撐到看星星啊-_-)。
鞋子,不是登山健行的行程,一般運動鞋即可囉!再準備一雙輕便的拖鞋~
帽子和墨鏡,必帶!!!我戴了有前遮後遮的透氣鴨舌帽和毛帽,很好用~為什麼要前遮呢?除了滴水不漏的防曬之外,因為高地氣候乾燥,有些地方風很大,這樣呼吸會很辛苦、不太舒服,建議帶個棉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喔,懇趣生活送的快乾毛巾也超好用,因為這裡多的是不提供吹風機的旅店-_-
那個...在往林芝的路上有看到中國「啦圾團」(開車師傅的形容),從遊覽車上走下來,個個一副在鹿港逛老街。嚴格說起來也是可以,不過他們可能遊覽個三、四天就結束,十幾天的行程這樣搞,得帶三個大皮箱才夠。
可以帶皮箱嗎?其實可以,如果很確定不會有遠程的爬山或健行活動。所以我們當初是在ㄍㄧㄥ什麼,帶旅行箱就好啦,揹登山背包真超累的。
不過這樣才有fu啊!也對啦。
四個人除了各自的貼身包之外,各帶一個大旅行袋/登山背包,外加一個共用的大旅行袋裝備用糧食。算是輕裝簡行。
大概連續10天都穿同一套衣服,快乾排汗衣、快乾防水褲、快乾風衣和內裡。很「連戲」。
不會很髒喔,因為都是快乾的布料,髒的話晚上洗一洗,放在室內一夜即乾,隔天繼續穿!這樣就能做到輕裝簡行啦~
需要買Gore-tex等級的衣服嗎?如果預算夠的話當然是很好啦,預算不夠也沒關係,有防潑水就好,畢竟不是來登山健行:P
雖然是夏天,羽絨衣也建議帶一件,如果在高海拔地方有夜間活動(看星星之類的),會需要用到的,不然會跟我一樣感冒喔(只是看日落耶)(所以沒辦法撐到看星星啊-_-)。
鞋子,不是登山健行的行程,一般運動鞋即可囉!再準備一雙輕便的拖鞋~
帽子和墨鏡,必帶!!!我戴了有前遮後遮的透氣鴨舌帽和毛帽,很好用~為什麼要前遮呢?除了滴水不漏的防曬之外,因為高地氣候乾燥,有些地方風很大,這樣呼吸會很辛苦、不太舒服,建議帶個棉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喔,懇趣生活送的快乾毛巾也超好用,因為這裡多的是不提供吹風機的旅店-_-
所以進藏要準備什麼?交通篇
從這次旅行體會到,進藏不難,甚至可以說簡單;中國政府把公路、機場鋪得到處都是,便於控制,也算是造福旅行者(反正我很吝於對他們說好話這樣 :P)
行衣住食,來吧。如果是跟團的話,可以直接跳過這篇。
行
鐵路、公路、飛機,依預算和需求而定。
如果身體狀況沒有好到可以包吉普車走青藏公路,就坐鐵路吧,鐵路也很漂亮喔(沒搭到鐵路、沒坐到公路,是此行的大怨念)。
想搭青藏鐵路,我這邊有西寧那邊旅行社的電話,他們只收票價一成的「服務費」,事先聯繫,到西寧那邊再跟他們取票就可以。否則會像我們當初那樣,委託廣州的旅行社代辦,卻得花三倍票價,實在很誇張。
依照旅行社的說法,中國的旅行業者,區域保護主義很重,廣州要經營西寧的生意,不能直接腳跨過去做,得委託當地業者代辦;而我們的情況是,我們委託廣州,廣州委託西藏(因為還要辦入藏紙),西藏再委託西寧,層層抽成的情況,要不是發生火車改點,車票被迫取消的事(還不知道是不是真正車票被取消的原因哩),我們也不會知道自己被凱了這麼一大層油。
而本地人是怎麼買票的呢?十天前預訂,還不一定預定得到(不然這些臨時票怎麼出現的?),像同行的西安旅伴所言,買了好幾天都買不到,最後還是得靠關係拿票。本地人都如此,遑論呆胞。
目前應該是一天有三班鐵路進藏,時間上會安排一大清早從格爾木開始,晚上到拉薩,所以夏日漫長的白天可將青藏線景觀盡收眼底。
西安旅伴說,火車經過唐古喇山的時候,鋁箔包飲料還紛紛「氣暴」,哈哈。
票價請查中國鐵道部網站。
公路的話,嗯,真的要看高山症程度。所以事前似乎不用計畫得太仔細,抓緊大方向和預算就好,隨時應變。
如果高山症很嚴重,走青藏公路進藏真會生不如死,要不就在格爾木多待幾天適應高度,要不就飛快經過唐古喇山,第一晚在「那曲」過夜(但那曲也有4300,真有高山症也無法入眠),隔天進拉薩。那跟搭鐵路也沒什麼差別啦。
如果像我一樣幸運沒高山症,可以在沿線多待幾個過夜點,但一般師傅(司機)似乎都不怎麼樂意,所以價錢要好好談。
關於談價錢,事先做好景點功課很重要。
例如我們往東去林芝的行程就發生這樣的情況,因為其實最想去的是更東邊的雅魯藏布江大轉彎,但師傅是照里程算錢,所以完全不樂意,找一堆藉口就是不去。
也就是說,跟師傅講行程不能只講大景點,中間想拐彎去的小景點,會影響到里程的點都要一併說清楚、一併殺價。
去年在西藏的旅遊車因為供給不足,價格漲得厲害,但今年外地的旅遊車湧入,價格又回穩,往後的情況應該也是如此,所以多問幾家準沒錯。多問幾家也不麻煩,因為他們的旅行社很集中。
至於要包什麼類型的車,如果是走青藏公路,經過唐古喇山那種路段的話,建議包TOYOTA 4500,可以坐四個人,平穩舒適。如果只是去一般公路會到、高度不到五千的地方,一般的「金杯」即可,可以坐6、7個人,大概就像陽春版的福斯T4。
預算的話,金杯車一天1100RMB,TOYOTA 4500沒坐不知道,總之更貴囉。
在拉薩很流行「散客拼團」,一人120RMB可以解決那木措一日遊,但會有購物行程,車位也較擁擠,所以我們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找到車之後另外徵求旅伴。
拉薩也很流行這樣做。到三大青年旅社的佈告欄,吉日、東措、八朗學,把自己的行程、已有多少人、徵多少人、平均分攤費用等資訊寫清楚,再來就是等電話啦。
效果好不好呢?我們在貼了三地的招貼後,就開始逛大昭寺,沒多久開始收到簡訊和電話,運氣很好,兩個小時內即找到「聽起來」很合適的人(李翔和張悅),一直到當天晚上,有六組人跟我們連絡,還不錯吧!
最後是飛機。這一切都是意外。
我們搭的是最後的夜班機,從西寧到成都,航空公司招待一夜的賓館,隔天七點多再從成都進拉薩,所以到拉薩機場的時候將近10點,時間安排得還不錯。一人票價1540RMB,有沒有被凱呢?應該還好,小凱而已。
覺得可以多比較不同的轉機點,蘭州、重慶、成都或西安,應該可以要到比這低的價錢。
行衣住食,來吧。如果是跟團的話,可以直接跳過這篇。
行
鐵路、公路、飛機,依預算和需求而定。
如果身體狀況沒有好到可以包吉普車走青藏公路,就坐鐵路吧,鐵路也很漂亮喔(沒搭到鐵路、沒坐到公路,是此行的大怨念)。
想搭青藏鐵路,我這邊有西寧那邊旅行社的電話,他們只收票價一成的「服務費」,事先聯繫,到西寧那邊再跟他們取票就可以。否則會像我們當初那樣,委託廣州的旅行社代辦,卻得花三倍票價,實在很誇張。
依照旅行社的說法,中國的旅行業者,區域保護主義很重,廣州要經營西寧的生意,不能直接腳跨過去做,得委託當地業者代辦;而我們的情況是,我們委託廣州,廣州委託西藏(因為還要辦入藏紙),西藏再委託西寧,層層抽成的情況,要不是發生火車改點,車票被迫取消的事(還不知道是不是真正車票被取消的原因哩),我們也不會知道自己被凱了這麼一大層油。
而本地人是怎麼買票的呢?十天前預訂,還不一定預定得到(不然這些臨時票怎麼出現的?),像同行的西安旅伴所言,買了好幾天都買不到,最後還是得靠關係拿票。本地人都如此,遑論呆胞。
目前應該是一天有三班鐵路進藏,時間上會安排一大清早從格爾木開始,晚上到拉薩,所以夏日漫長的白天可將青藏線景觀盡收眼底。
西安旅伴說,火車經過唐古喇山的時候,鋁箔包飲料還紛紛「氣暴」,哈哈。
票價請查中國鐵道部網站。
公路的話,嗯,真的要看高山症程度。所以事前似乎不用計畫得太仔細,抓緊大方向和預算就好,隨時應變。
如果高山症很嚴重,走青藏公路進藏真會生不如死,要不就在格爾木多待幾天適應高度,要不就飛快經過唐古喇山,第一晚在「那曲」過夜(但那曲也有4300,真有高山症也無法入眠),隔天進拉薩。那跟搭鐵路也沒什麼差別啦。
如果像我一樣幸運沒高山症,可以在沿線多待幾個過夜點,但一般師傅(司機)似乎都不怎麼樂意,所以價錢要好好談。
關於談價錢,事先做好景點功課很重要。
例如我們往東去林芝的行程就發生這樣的情況,因為其實最想去的是更東邊的雅魯藏布江大轉彎,但師傅是照里程算錢,所以完全不樂意,找一堆藉口就是不去。
也就是說,跟師傅講行程不能只講大景點,中間想拐彎去的小景點,會影響到里程的點都要一併說清楚、一併殺價。
去年在西藏的旅遊車因為供給不足,價格漲得厲害,但今年外地的旅遊車湧入,價格又回穩,往後的情況應該也是如此,所以多問幾家準沒錯。多問幾家也不麻煩,因為他們的旅行社很集中。
至於要包什麼類型的車,如果是走青藏公路,經過唐古喇山那種路段的話,建議包TOYOTA 4500,可以坐四個人,平穩舒適。如果只是去一般公路會到、高度不到五千的地方,一般的「金杯」即可,可以坐6、7個人,大概就像陽春版的福斯T4。
預算的話,金杯車一天1100RMB,TOYOTA 4500沒坐不知道,總之更貴囉。
在拉薩很流行「散客拼團」,一人120RMB可以解決那木措一日遊,但會有購物行程,車位也較擁擠,所以我們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找到車之後另外徵求旅伴。
拉薩也很流行這樣做。到三大青年旅社的佈告欄,吉日、東措、八朗學,把自己的行程、已有多少人、徵多少人、平均分攤費用等資訊寫清楚,再來就是等電話啦。
效果好不好呢?我們在貼了三地的招貼後,就開始逛大昭寺,沒多久開始收到簡訊和電話,運氣很好,兩個小時內即找到「聽起來」很合適的人(李翔和張悅),一直到當天晚上,有六組人跟我們連絡,還不錯吧!
最後是飛機。這一切都是意外。
我們搭的是最後的夜班機,從西寧到成都,航空公司招待一夜的賓館,隔天七點多再從成都進拉薩,所以到拉薩機場的時候將近10點,時間安排得還不錯。一人票價1540RMB,有沒有被凱呢?應該還好,小凱而已。
覺得可以多比較不同的轉機點,蘭州、重慶、成都或西安,應該可以要到比這低的價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