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觀眾有四枚。
流浪電影又一部。
然後,其實沒什麼感想耶(喂),一堆老梗。那些看起來很smart的對話,因為太pretencious所以覺得有點疲。
導演有很想把故事推向一種平凡的極致。一種原本想追求什麼了不起的夢想家庭生活,被簡單心情、芝麻蒜皮所取代。一個走向原點、尋索初衷的過程。
如果有點形式上的配合,我可能會比較喜歡它一點。邊看會邊覺得如果這裡不要打那個光,對話的氣氛會更有chemistry之類。
不曉得為什麼,總有種對話沒有辦法好好附著在那個空間的感覺,所以連我這極度濫情並同情現實的死忠電影觀眾都不太有辦法說聲好。
唯一比較喜歡,或更貼切地說,有被提點或投射到的橋段:"Are we fuck-ups?"
好像時不時會有這種焦慮,但也不是什麼能被「處理」好的事(畢竟是問了這樣的問題嘛),所以老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直存在著「追尋XX」的命題,但其實只是不知道不再追尋之後能幹嘛而已...的一種焦慮。
(抱歉今天以鬼打牆結尾。)
ps. 音樂好聽。不過也是跟電影無關的那種。
2010/6/11
2010/4/10
空氣的流動感
這標題起的像日系髮蠟產品的廣告語,但其實想說說【眼淚】和【一頁台北】。
今年一連看了【艋舺】、【眼淚】,然後【一頁台北】,覺得很開心,這三部都很認真說故事,如果以整體藝術價值來看,【眼淚】是暫時心目中的第一。但私心最喜歡【一頁台北】。
【眼淚】是一部充滿細節的電影。導演很小心翼翼把心裡想說的話細緻地填佈在畫面與聲音裡。特別愛這部片的聲音處理,有幾段的話外音與畫面的錯落切換,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例如老刑警和菜鳥刑警在現場蒐證後的那段午餐。 哇,感覺可以講一堂課的飽滿,那種力度真是太久沒見了。
可惜也是因為想講的話太多,有些段落真的多餘,要耐著性子跟那故事磨啊磨的。起初看的時候簡直屁股長蟲一樣地不耐,但,從哪裡開始呢,我也記不太清了,嘩一下掉進故事裡。總之就像一碗耐嚼的白米飯,偶爾配一口小魚乾之類的,好看得不得了。這...好像前後文矛盾了呢...也罷,就當在看本好小說吧。把書放下,走去打死一隻蚊子,再坐下來繼續看,還是津津有味。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但電影的空氣還是凝重,故事雖然安排了「出口」,但老刑警揹負的不得不然,還是壓得人喘不過氣。
【一頁台北】像夜市賣的棉花糖,帶著淡淡的粉紅色。啊,可能是因為郭采潔就給人HI-CHU!的印象也說不定,總之棉花糖是一大口咬下去好像有吃到什麼,其實也沒什麼的一種莫名其妙的食物。空氣和糖構成的食物。
所以實在是沒辦法要那些棉花糖般的演員,稀哩呼嚕講出一串完整的表辭達意。不行不行,簡直像吃糖配山豬肉香腸。
而且導演選了棉花糖一樣的師大夜市。從awfully chocolate前的老樟樹開始俯角take一路到生煎包(老天,只差沒把我成天泡的多鬆也拍進去)。私心對師大夜市很有愛的呀,因為每間店都小小的,人們在店裡絮語,稍有年紀的店,連店門的燈都像有什麼牢騷要發一樣。一點點而已,很輕盈。
故事裡的微量嗆辣,擄人勒贖橋段也歡樂得不得了,笨拙的小跟班綁來天然呆的便利商店店員,槍是假的,到手的神秘包裹裡是六O年代黑白沙龍照。
哇哩,大家這煞有其事大費周章揭開的秘密,只是一個老頭不懷好意的竊笑。(為什麼聽起來似曾相識...)
私心以為,把整個作品的語氣和重量料理得這麼均勻,能夠讓觀眾有微笑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其實很厲害喔。把整個城市拍得這樣水亮水亮、拍出那種有透明感的艷麗,也是很厲害的喔。
大概是前陣子常常離開台北,每次再看到台北都有跟電影裡很類似的感覺。但其實是因為我也耍小資、混南區吧(笑)。
接下來是奇幻影展了,期待中(挫)...
今年一連看了【艋舺】、【眼淚】,然後【一頁台北】,覺得很開心,這三部都很認真說故事,如果以整體藝術價值來看,【眼淚】是暫時心目中的第一。但私心最喜歡【一頁台北】。
【眼淚】是一部充滿細節的電影。導演很小心翼翼把心裡想說的話細緻地填佈在畫面與聲音裡。特別愛這部片的聲音處理,有幾段的話外音與畫面的錯落切換,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例如老刑警和菜鳥刑警在現場蒐證後的那段午餐。 哇,感覺可以講一堂課的飽滿,那種力度真是太久沒見了。
可惜也是因為想講的話太多,有些段落真的多餘,要耐著性子跟那故事磨啊磨的。起初看的時候簡直屁股長蟲一樣地不耐,但,從哪裡開始呢,我也記不太清了,嘩一下掉進故事裡。總之就像一碗耐嚼的白米飯,偶爾配一口小魚乾之類的,好看得不得了。這...好像前後文矛盾了呢...也罷,就當在看本好小說吧。把書放下,走去打死一隻蚊子,再坐下來繼續看,還是津津有味。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但電影的空氣還是凝重,故事雖然安排了「出口」,但老刑警揹負的不得不然,還是壓得人喘不過氣。
【一頁台北】像夜市賣的棉花糖,帶著淡淡的粉紅色。啊,可能是因為郭采潔就給人HI-CHU!的印象也說不定,總之棉花糖是一大口咬下去好像有吃到什麼,其實也沒什麼的一種莫名其妙的食物。空氣和糖構成的食物。
所以實在是沒辦法要那些棉花糖般的演員,稀哩呼嚕講出一串完整的表辭達意。不行不行,簡直像吃糖配山豬肉香腸。
而且導演選了棉花糖一樣的師大夜市。從awfully chocolate前的老樟樹開始俯角take一路到生煎包(老天,只差沒把我成天泡的多鬆也拍進去)。私心對師大夜市很有愛的呀,因為每間店都小小的,人們在店裡絮語,稍有年紀的店,連店門的燈都像有什麼牢騷要發一樣。一點點而已,很輕盈。
故事裡的微量嗆辣,擄人勒贖橋段也歡樂得不得了,笨拙的小跟班綁來天然呆的便利商店店員,槍是假的,到手的神秘包裹裡是六O年代黑白沙龍照。
哇哩,大家這煞有其事大費周章揭開的秘密,只是一個老頭不懷好意的竊笑。(為什麼聽起來似曾相識...)
私心以為,把整個作品的語氣和重量料理得這麼均勻,能夠讓觀眾有微笑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其實很厲害喔。把整個城市拍得這樣水亮水亮、拍出那種有透明感的艷麗,也是很厲害的喔。
大概是前陣子常常離開台北,每次再看到台北都有跟電影裡很類似的感覺。但其實是因為我也耍小資、混南區吧(笑)。
接下來是奇幻影展了,期待中(挫)...
2010/3/11
Up in the air
朋友聽到我過去八個月的工作簡述,說「你應該看看這部片。」
通常我們(呃,我啦)會尋找外部環境中的某些「徵兆」,證明自己跟這個世界有某些神秘的關聯:例如在作風力的時候,高爾拍了【不願面對的真相】、湯姆克魯斯演了【不可能的任務三】、基努李維和瑞秋懷茲在【康斯坦汀】合作。(呃...)
後來,在我逃離一家大公司的同時,克魯尼先生拍了【型男飛行日誌】。電影結尾成一種老年版的【四百擊】,一樣茫然的眼神,as he's up in the air.
主角一年出差322天、飛行35萬英哩,熟悉如何在各種消費行為中累積里程和終極會員資格,熟悉如何在機場、貴賓室與租車站之間,沒有多餘動作地快速行進。家裡空無一物。
我不曉得過去這段時間飛了多少里程,只知道一半以上的時間,都不在那個充滿陽光的南方小鎮。
星期天的半夜飛往阿姆斯特丹,星期一的早上七點在史基浦機場等星巴克開門,等待轉往布魯塞爾或米蘭的easyjet,然後開會、開會、開會直到星期五。星期六可以睡到自然醒,下午飛回台灣,上飛機立刻睡去。沒有時差的體質,大抵跟沒有高山症一樣令人慶幸。
只是常常半夜意識模糊地醒來,一時無法判斷自己身在何處。總是漂浮般、缺乏底氣的睡去、醒來。
某一個半夜,在洛杉磯,耳邊響起簡訊鈴聲。下意識伸手接起,吸足一口氣,準備好回答問題的狀態,迎面而來前同事迎接新生兒的全家福照片。一邊擦眼淚、吸鼻涕,一邊老人病般,感嘆著自找的漂泊,又慶幸還有人記得自己。
跟主角一樣有條理地打包行李,就算有托運行李,也要看著地勤確切在行李上綁priority tag;通關的時候,跟主角一樣以stereotype判斷自己應該往哪裡排隊;從貴賓室拿走一罐瓶裝水、一條香蕉;最後穿著睡衣拖鞋無比邋塌地從頭等/商務艙入口登機。
在一次一次微小的特權中,同時累積著對過去自己的否定。那些每年精心安排的國外自助旅行、每一趟彌足珍貴的越洋飛行,或是在一般候機室癱倒如一條抹布的疲累。理應在記憶中被好好存放的那些,被過於頻繁的漂泊所消彌。
回到住處,洗衣、打掃,準備下一趟出差。
旅行到他方,但沒什麼「到此一遊」的痕跡。會讓我眼睛一亮的,總是老東西,例如史基浦機場的迴廊裡,一張風機的照片(其實荷蘭沒什麼風機)。例如飛過德國上空,在田野間,一群接著一群出現的風機。例如在義大利南部海岸的,一長排一長排的風機。
逃離這份工作後的一次旅行,在冷門的下午時段,坐在香港國泰貴賓室,偌大的皮沙發,盯著眼前躺在沙發上、七歲大的金髮碧眼小男孩。小男孩的後方是大片的落地窗、停機坪、香港一貫的灰濛天空。
碼的,又來了,外部環境的「徵兆」。
不知道這會不會是我「青壯時期」的縮影,只知道將來跟小男孩或男主角一樣,都會是種身不由己。自找的。小小盼望的是,至少可以跟女主角一樣,know where i belong to .
Up in the Air / by Kevin Renick
I'm up in the air,
Choices drifting by me everywhere
And I can't find the one
That would help me do the work I've left undone,
'Cause I'm up in the air.
I'm making some plans,
Finding out there's always new demands.
And I can't be precise
When people ask me what I'm doing with my life.
I say, "It's up in the air."
I'm hearing from friends.
It's that tired, old advice again:
"You just cannot keep floating all around,
Oh, you got to get your feet back on the ground."
But it's hard to come down
When you're up in the air.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aaa, daaa, daaa, da da da
Mmm
I"m travelling in my car,
Always lost, though I don't go that far.
I find that I can live most anywhere.
Everyone I meet has so much they can share.
But I don't settle down
'Cause I'm up in the air.
I'm thinking of my past,
The comfort in my home that couldn't last.
Now my family tells me work for your success
And they want to see me find some happiness.
But I"m not sure where that is
'Cause I'm up in the air.
I'm talking with my peers,
Listening to them tell their inner fears.
Some have lives that haven't gone the way they planned,
And some are trapped in situations they can't stand.
But I don't want the same for me
So I stay up in the air.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aaa, daaa, daaa, da da da
Mmm
I'm out in the woods,
Something here does my heart so good.
I breathe the air and I know that I'm alive.
And I stare at all the birds as they fly by.
I guess it all goes down to them
'Cause they're up in the air...
2009/2/21
Milk
後座力好強
整個戲院只剩下我還留在位子上看工作人員名單。有個老外和他的男朋友站在門邊,我聽他一直在吸鼻子不忍離去
想說點甚麼但說不上來。就像當年看哈維米克的時代。
回到住處,關上門、打開燈,就那樣放聲大哭起來;想起Harvey被槍殺的那一刻,看著窗外對街托斯卡的歌劇海報,情緒久久無法平息。
Harvey一直是個political icon。
所以當初聽到Gus要拍他,老實說還有點驚訝。我一直以為Gus不食人間煙火,只貪圖迷幻的情緒和年輕肉體(影像的)。
但這依舊是一部Gus的作品,用他自己的浪漫,理解Harvey的人生。捕捉Harvey生命中不那麼政治或偉人光采的片段,那些推動Harvey小歷史的蛛絲馬跡。
當Dan帶著醉意,既羨慕又嫉妒地對Harvey說,你總是有議題(總是有頭條話題,總是能引人注意)。
Harvey:議題?不,那不是議題,那是我的生命。
Gus最"政治"的部分只有到這裡了。當然他處理Harvey和那位豬頭參議員的公開辯論,也相當精彩;也幫大家複習30年前的豬頭是如何愚蠢。當然跟今天的豬頭也差不了多少(笑)。
或許Gus是看到Harvey男朋友Scott當年的照片,才興起想要拍的念頭(笑)。他把James Franco拍得迷人又性感,成熟、包容又充滿智慧。那個讓Harvey人生轉彎的男人,跟著他流浪到卡斯楚街開攝影店的男人,陪著他屢戰、屢敗、屢戰的男人,把所有的人趕出房子、強迫他坐下吃晚餐的男人,分手後在他的勝選Party外、看著他、卻又轉身離去的男人。
搞得後來的Jack簡直像來亂的。
可怕的後座力也來自Scott。
Harvey欣賞托斯卡後,在天未亮時打電話給正在睡夢中的Scott;Scott說以後可以陪他去看歌劇,Harvey很高興,說天要亮了。Harvey說懷念這個,Scott問懷念什麼? 他只說,這個。(電影譯為「這個親密」,我覺得很適切,不過「這個」應該是遠多於親密就是了。)
之後的24小時,就像Harvey遇見Scott那一夜的對話,簡直預言似的,說自己活不過50歲。這個敘事倒是非常Gus。
嗯。
我可以說這是一種,導演上了年紀的體會嗎(笑)。或許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出這樣一個強大生命力的gay politician,但實際上推著Harvey一步一步往前走的,還是他身邊的男人。
竟然歸結出一個家庭主婦式的感嘆。
Sean Penn演的好嗎?嗯...我覺得還是隔層紗,演不出「妖氣」。更何況Harvey本人真是比他好看亮眼多了(噗)。
整個戲院只剩下我還留在位子上看工作人員名單。有個老外和他的男朋友站在門邊,我聽他一直在吸鼻子不忍離去
想說點甚麼但說不上來。就像當年看哈維米克的時代。
回到住處,關上門、打開燈,就那樣放聲大哭起來;想起Harvey被槍殺的那一刻,看著窗外對街托斯卡的歌劇海報,情緒久久無法平息。
Harvey一直是個political icon。
所以當初聽到Gus要拍他,老實說還有點驚訝。我一直以為Gus不食人間煙火,只貪圖迷幻的情緒和年輕肉體(影像的)。
但這依舊是一部Gus的作品,用他自己的浪漫,理解Harvey的人生。捕捉Harvey生命中不那麼政治或偉人光采的片段,那些推動Harvey小歷史的蛛絲馬跡。
當Dan帶著醉意,既羨慕又嫉妒地對Harvey說,你總是有議題(總是有頭條話題,總是能引人注意)。
Harvey:議題?不,那不是議題,那是我的生命。
Gus最"政治"的部分只有到這裡了。當然他處理Harvey和那位豬頭參議員的公開辯論,也相當精彩;也幫大家複習30年前的豬頭是如何愚蠢。當然跟今天的豬頭也差不了多少(笑)。
或許Gus是看到Harvey男朋友Scott當年的照片,才興起想要拍的念頭(笑)。他把James Franco拍得迷人又性感,成熟、包容又充滿智慧。那個讓Harvey人生轉彎的男人,跟著他流浪到卡斯楚街開攝影店的男人,陪著他屢戰、屢敗、屢戰的男人,把所有的人趕出房子、強迫他坐下吃晚餐的男人,分手後在他的勝選Party外、看著他、卻又轉身離去的男人。
搞得後來的Jack簡直像來亂的。
可怕的後座力也來自Scott。
Harvey欣賞托斯卡後,在天未亮時打電話給正在睡夢中的Scott;Scott說以後可以陪他去看歌劇,Harvey很高興,說天要亮了。Harvey說懷念這個,Scott問懷念什麼? 他只說,這個。(電影譯為「這個親密」,我覺得很適切,不過「這個」應該是遠多於親密就是了。)
之後的24小時,就像Harvey遇見Scott那一夜的對話,簡直預言似的,說自己活不過50歲。這個敘事倒是非常Gus。
嗯。
我可以說這是一種,導演上了年紀的體會嗎(笑)。或許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出這樣一個強大生命力的gay politician,但實際上推著Harvey一步一步往前走的,還是他身邊的男人。
竟然歸結出一個家庭主婦式的感嘆。
Sean Penn演的好嗎?嗯...我覺得還是隔層紗,演不出「妖氣」。更何況Harvey本人真是比他好看亮眼多了(噗)。
2007/11/12
2007/9/12
紀錄片【寶島曼波】放映場次
讀到米果寫的「我的低潮功課…寶島曼波」,有很多感動,大家一起來看吧!
Official Blog:在中寮相遇 . 寶島曼波
◆台北場 台北誠品敦南店
2007.9.15(六)晚上7:00~10:00
◆新竹場 新竹影博館
2007.9.16(日)下午1點30分~5點 *鐵馬影展
◆台南場 成功大學醫學中心 第三講堂
2007.9.22(六)下午2點~5點半
◆台中場 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2007.9.30 (日)下午1點30分~5點
◆高雄場 高雄市科學工藝館
2007.9.29(六)下午1:30點~5點
◆台南 誠品書店(長榮路一段)
2007.10.20(六)下午2:30~5:30
◆屏東 誠品書店
2007.10.27(六)下午2:00~5:00
Official Blog:在中寮相遇 . 寶島曼波
◆台北場 台北誠品敦南店
2007.9.15(六)晚上7:00~10:00
◆新竹場 新竹影博館
2007.9.16(日)下午1點30分~5點 *鐵馬影展
◆台南場 成功大學醫學中心 第三講堂
2007.9.22(六)下午2點~5點半
◆台中場 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2007.9.30 (日)下午1點30分~5點
◆高雄場 高雄市科學工藝館
2007.9.29(六)下午1:30點~5點
◆台南 誠品書店(長榮路一段)
2007.10.20(六)下午2:30~5:30
◆屏東 誠品書店
2007.10.27(六)下午2:00~5:00
2007/9/10
I'm Not There
光看預告片就全身雞皮疙瘩都站起來了。還要一邊保守一個重大的秘密,唉。(快公布結果啦,唉油。)
電影歌曲歌單...以及非常棒的凱特布蘭其片段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Eddie Vedder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As I Went Out One Morning," Mira Billotte
"Ballad of a Thin Man," Stephen Malkmus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Billy," Los Lobos
"Can You Please Crawl Out Your Window," the Hold Steady
"Can't Leave Her Behind," Stephen Malkmus and Lee Ranaldo
"Cold Irons Bound," Tom Verlaine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Dark Eyes," Iron & Wine and Calexico
"Fourth Time Around," Yo La Tengo
"Goin' To Acapulco," Jim James and Calexico
"Highway 61 Revisited," Karen O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I Dreamed I Saw St. Augustine," John Doe
"I Wanna Be Your Lover," Yo La Tengo
"I'm Not There," Bob Dylan
"I'm Not There," Sonic Youth
"Just Like a Woman," Charlotte Gainsbourg and Calexico
"Just Like Tom Thumb's Blues," Ramblin' Jack Elliot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Antony & the Johnsons
"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 Carroll," Mason Jennings
"Maggie's Farm," Stephen Malkmus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Mama You've Been on My Mind," Jack Johnson
"The 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 Mark Lanegan
"Moonshiner," Bob Forrest
"One More Cup of Coffee," Roger McGuinn and Calexico
"Pressing On," John Doe
"Ring Them Bells," Sufjan Stevens
"Señor (Tales of Yankee Power)," Willie Nelson and Calexico
"Simple Twist of Fate," Jeff Tweedy
"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Memphis Blues Again," Cat Power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Mason Jennings
"Tombstone Blues," Richie Havens
"When The Ship Comes In," Marcus Carl Franklin
"Wicked Messenger," the Black Keys
"You Ain't Goin 'Nowhere," Glen Hansard and Marketa Irglova
電影歌曲歌單...以及非常棒的凱特布蘭其片段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Eddie Vedder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As I Went Out One Morning," Mira Billotte
"Ballad of a Thin Man," Stephen Malkmus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Billy," Los Lobos
"Can You Please Crawl Out Your Window," the Hold Steady
"Can't Leave Her Behind," Stephen Malkmus and Lee Ranaldo
"Cold Irons Bound," Tom Verlaine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Dark Eyes," Iron & Wine and Calexico
"Fourth Time Around," Yo La Tengo
"Goin' To Acapulco," Jim James and Calexico
"Highway 61 Revisited," Karen O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I Dreamed I Saw St. Augustine," John Doe
"I Wanna Be Your Lover," Yo La Tengo
"I'm Not There," Bob Dylan
"I'm Not There," Sonic Youth
"Just Like a Woman," Charlotte Gainsbourg and Calexico
"Just Like Tom Thumb's Blues," Ramblin' Jack Elliot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Antony & the Johnsons
"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 Carroll," Mason Jennings
"Maggie's Farm," Stephen Malkmus and the Million Dollar Bashers
"Mama You've Been on My Mind," Jack Johnson
"The 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 Mark Lanegan
"Moonshiner," Bob Forrest
"One More Cup of Coffee," Roger McGuinn and Calexico
"Pressing On," John Doe
"Ring Them Bells," Sufjan Stevens
"Señor (Tales of Yankee Power)," Willie Nelson and Calexico
"Simple Twist of Fate," Jeff Tweedy
"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Memphis Blues Again," Cat Power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Mason Jennings
"Tombstone Blues," Richie Havens
"When The Ship Comes In," Marcus Carl Franklin
"Wicked Messenger," the Black Keys
"You Ain't Goin 'Nowhere," Glen Hansard and Marketa Irglova
2007/5/21
2007 TFF。 private selection/schedule。
畢業後的第一次專心看台北電影節。
很知恥地沒有用上班時間。 因為快沒假了,假要用在金馬才行。
It's my first TFF after graduation.
i won't spent my working hours, take day off or so. 'cause these precious time have to be saved for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6/22 F 19:00 最遙遠的距離 - THE MOST DISTANT COURSE
雖然從來也沒有再跟導演連絡,但還是要用力地去捧場。
6/23 SA 11:30 神諭之夜 GOD WILLING
infinite msaa。nina persson。
6/24 SU 14:50 夢十夜之第三夜:孩子 影像詩
其實是要看後者,因為陳俊志。
6/27 W 18:20 意外的結局 THE OUTCOME
今年有DOGMA專題,其實每一片都很想看,只是隨機地選,沒特殊原因。
6/29 F 19:00 大俠梅花鹿 THE FANTACY OF DEER WORRIER
不用錢! 露天電影院!!1961的台語片!!!!
6/30 SA 12:20 愛的麵包魂 THE SOUL OF THE BREAD
很煽情的內容簡介,最好真的有這麼台。
14:20 弒人如犬 SHOOTING DOG
盧安達。
19:00 公仔總動員 TERKEL IN TROUBLE
不用錢!露天卡通片!!
21:50 巴爾幹電影革命紀事 DOES IT HURT? THE FIRST BALKAN DOGMA
DOGMA專題強烈想看的一部。因為「巴爾幹」。真他碼可以再濫情一點的原因。
23:50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 台灣左翼紀事 IF I HAVE TO DIE 1000 TIMES 嘜相害 STREET SURVIVOR
就是該看啊,有什麼好說的。
7/1 SU 13:00 聽見天堂 RED LIKE THE SKY
盲人聲音剪接師。
20:30 戀人永遠 LOVERS
「天使熱愛的生活」女主角。導演是「碧海藍天」的男主角,哈。
7/2 M 19:00 我們一定贏 WE SHALL OVERCOME
好奇。
7/3 TU 20:20 穿牆人 THE WALL-PASSER
鴻鴻。
7/4 W 19:30 生病天堂-天堂裡遇見的五個人 SICKNESS IN HEAVEN-MEETING 5 PERSONS
很怕這是一部自溺的片,超怕的。不過因為剛結束西藏的旅行,希望有fu。
7/5 TH 19:20 黑眼圈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因為該看而還沒看。真該死。
7/6 F 21:10 静夜星空 A STARRY SILENT NIGHT 埋伏 AMBUSH 靠近 SO CLOSE 風中的秘密 THE SECRET IN THE WIND
因為張鈞甯是妹妹的同學。
7/8 SU 19:30 可瑪猫 KOMANEKO
劇照。(爆汗)
很知恥地沒有用上班時間。 因為快沒假了,假要用在金馬才行。
It's my first TFF after graduation.
i won't spent my working hours, take day off or so. 'cause these precious time have to be saved for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6/22 F 19:00 最遙遠的距離 - THE MOST DISTANT COURSE
雖然從來也沒有再跟導演連絡,但還是要用力地去捧場。
6/23 SA 11:30 神諭之夜 GOD WILLING
infinite msaa。nina persson。
6/24 SU 14:50 夢十夜之第三夜:孩子 影像詩
其實是要看後者,因為陳俊志。
6/27 W 18:20 意外的結局 THE OUTCOME
今年有DOGMA專題,其實每一片都很想看,只是隨機地選,沒特殊原因。
6/29 F 19:00 大俠梅花鹿 THE FANTACY OF DEER WORRIER
不用錢! 露天電影院!!1961的台語片!!!!
6/30 SA 12:20 愛的麵包魂 THE SOUL OF THE BREAD
很煽情的內容簡介,最好真的有這麼台。
14:20 弒人如犬 SHOOTING DOG
盧安達。
19:00 公仔總動員 TERKEL IN TROUBLE
不用錢!露天卡通片!!
21:50 巴爾幹電影革命紀事 DOES IT HURT? THE FIRST BALKAN DOGMA
DOGMA專題強烈想看的一部。因為「巴爾幹」。真他碼可以再濫情一點的原因。
23:50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 台灣左翼紀事 IF I HAVE TO DIE 1000 TIMES 嘜相害 STREET SURVIVOR
就是該看啊,有什麼好說的。
7/1 SU 13:00 聽見天堂 RED LIKE THE SKY
盲人聲音剪接師。
20:30 戀人永遠 LOVERS
「天使熱愛的生活」女主角。導演是「碧海藍天」的男主角,哈。
7/2 M 19:00 我們一定贏 WE SHALL OVERCOME
好奇。
7/3 TU 20:20 穿牆人 THE WALL-PASSER
鴻鴻。
7/4 W 19:30 生病天堂-天堂裡遇見的五個人 SICKNESS IN HEAVEN-MEETING 5 PERSONS
很怕這是一部自溺的片,超怕的。不過因為剛結束西藏的旅行,希望有fu。
7/5 TH 19:20 黑眼圈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因為該看而還沒看。真該死。
7/6 F 21:10 静夜星空 A STARRY SILENT NIGHT 埋伏 AMBUSH 靠近 SO CLOSE 風中的秘密 THE SECRET IN THE WIND
因為張鈞甯是妹妹的同學。
7/8 SU 19:30 可瑪猫 KOMANEKO
劇照。(爆汗)
2007/5/2
練習曲
[練習曲]的表現手法 或許無法在國際影展上嶄露頭角
但好像海風一樣 (你的風是太平洋的風 還是台灣海峽的風?)
一幕一幕浮掠過腦海 可能只是抓住回憶中的某個縫隙
就吹進去 在腦袋裡呼呼作響起來 味道還酸澀偏鹹
我可不可以說 [練習曲]是台灣觀眾的專屬呢
(「還OK啦」 男孩可能會這樣回答)
不論是否發過單車環島大夢
那些光影 風 層疊的山 霧和溪水
稻浪 煙囪 土角厝 滿地鞭炮屑 大鐵塔
混雜的南腔北調 日治的 遷台的世代 文史工作者 或小ABC
甚至是劇中人物們對社會議題的低調與無奈 都那樣的熟悉
一定很熟悉吧 所以才能邊看邊想 這裡那裡討論得不夠深入 不夠地道
導演如果看到大家這樣一點一點抓出來碎念 大概會感動零涕吧
(表示都看得超認真啊!!!)
相信觀眾都能抓到跟[練習曲]對話的起點
嗯 只是個起點吧 我想
導演想跟現在的台灣 對話的起點
因為台灣人的工時好長 新聞台好多啊(笑)
什麼時候才有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和台灣對話呢
(導演的語彙 會不會有點做作?)
好像耶 某些跳接到劇場式的場景 或口白 或小學的勵志課文
天地一沙鷗我的老天 有點雞皮疙瘩
好像不習慣一時偶爾的認真起來(那是政論節目吧 來 沒在怕的啊 高雄東先生請說)
說就說啊 說跟[練習曲]對話的起點 (雖然沒有單車環島過)
海潮聲
一開始以為特教老師要男孩聽的是鳥聲 還聽得特認真
後來老師說 是八斗子的海潮聲
真的耶 好細緻綿長的聲音 彷彿聽得出海水在砂灘礫岩上的漫長碎步
一波接著一波
在這裡掉下第一滴淚 (哭點真低)
或許下意識怨嘆自己的耳朵不知長哪去
又或者自以為聽出誰的情緒(海潮的嗎?)
風機
在苗栗後龍好望角的機組們 (去年初才開始運轉 就能幸運加入[練習曲]哩)
底下防風林邊的小徑 這幾年不知踏過多少回
看著葉片的投影唰唰掃過單車 嘆息台灣再生能源的路走得好辛苦
內心又濫情掉下第二滴淚
Eyes contact
很rock的場景(and moment!!!)
在平日略顯荒涼的 後龍外埔漁港南側廢棄漁船邊
(雖然其實海巡不會管你噴漆塗鴨 而塗鴉也已不復見 徒剩白牆)
很棒很棒的搖滾 很擊中人心的「怕被看穿」
媽祖
(導演佈的局 這是…奈米化的洋蔥嗎)
男孩前一夜問阿公 正廳牆上兩行字的由來
阿公細細說著其實你小時候真是可愛
但旁人會說你的聽障 是家族裡有人做壞事的惡報
就隨他們去講吧
阿公說的很是豁達
隔天阿公帶著男孩 跟著遶境隊伍
阿公跪排在人龍裡等鑽轎 男孩站在人群裡
一個也在跪排的小孩 因為鞭炮聲太吵 耳朵被身後的大人捂住
阿公看著男孩 眼神閃過些什麼
這一幕 內心激動爆淚
鏡頭轉到男孩 他也有同樣的情緒 害我整個淚水潰堤(嗚啊~~~~)
太平洋的風
胡德夫背對太平洋 無人的太麻里海灘上 一座亮晃晃的舞台 彈琴唱著…
而練習曲不停前行。那彷彿是整部電影的主題。
我聽不清自己彈出了什麼 抓不準音 (那是我的限制)
但無論如何我彈著
電影結束在此
忍不住大力鼓掌 (不需要身處金馬影展的觀影氣氛)
白天剛看 寫得很凌亂
導演是浮光下掠影 觀者也只能從膠捲的縫隙裡找到自己的參照點
但因為這是台灣專屬哩 所以能夠大段大段地回應
好久好久沒有這種觀影滿足感了
--
聽著[練習曲]的大家呢?
大家的風是太平洋的風 還是台灣海峽的風?
但好像海風一樣 (你的風是太平洋的風 還是台灣海峽的風?)
一幕一幕浮掠過腦海 可能只是抓住回憶中的某個縫隙
就吹進去 在腦袋裡呼呼作響起來 味道還酸澀偏鹹
我可不可以說 [練習曲]是台灣觀眾的專屬呢
(「還OK啦」 男孩可能會這樣回答)
不論是否發過單車環島大夢
那些光影 風 層疊的山 霧和溪水
稻浪 煙囪 土角厝 滿地鞭炮屑 大鐵塔
混雜的南腔北調 日治的 遷台的世代 文史工作者 或小ABC
甚至是劇中人物們對社會議題的低調與無奈 都那樣的熟悉
一定很熟悉吧 所以才能邊看邊想 這裡那裡討論得不夠深入 不夠地道
導演如果看到大家這樣一點一點抓出來碎念 大概會感動零涕吧
(表示都看得超認真啊!!!)
相信觀眾都能抓到跟[練習曲]對話的起點
嗯 只是個起點吧 我想
導演想跟現在的台灣 對話的起點
因為台灣人的工時好長 新聞台好多啊(笑)
什麼時候才有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和台灣對話呢
(導演的語彙 會不會有點做作?)
好像耶 某些跳接到劇場式的場景 或口白 或小學的勵志課文
天地一沙鷗我的老天 有點雞皮疙瘩
好像不習慣一時偶爾的認真起來(那是政論節目吧 來 沒在怕的啊 高雄東先生請說)
說就說啊 說跟[練習曲]對話的起點 (雖然沒有單車環島過)
海潮聲
一開始以為特教老師要男孩聽的是鳥聲 還聽得特認真
後來老師說 是八斗子的海潮聲
真的耶 好細緻綿長的聲音 彷彿聽得出海水在砂灘礫岩上的漫長碎步
一波接著一波
在這裡掉下第一滴淚 (哭點真低)
或許下意識怨嘆自己的耳朵不知長哪去
又或者自以為聽出誰的情緒(海潮的嗎?)
風機
在苗栗後龍好望角的機組們 (去年初才開始運轉 就能幸運加入[練習曲]哩)
底下防風林邊的小徑 這幾年不知踏過多少回
看著葉片的投影唰唰掃過單車 嘆息台灣再生能源的路走得好辛苦
內心又濫情掉下第二滴淚
Eyes contact
很rock的場景(and moment!!!)
在平日略顯荒涼的 後龍外埔漁港南側廢棄漁船邊
(雖然其實海巡不會管你噴漆塗鴨 而塗鴉也已不復見 徒剩白牆)
很棒很棒的搖滾 很擊中人心的「怕被看穿」
媽祖
(導演佈的局 這是…奈米化的洋蔥嗎)
男孩前一夜問阿公 正廳牆上兩行字的由來
阿公細細說著其實你小時候真是可愛
但旁人會說你的聽障 是家族裡有人做壞事的惡報
就隨他們去講吧
阿公說的很是豁達
隔天阿公帶著男孩 跟著遶境隊伍
阿公跪排在人龍裡等鑽轎 男孩站在人群裡
一個也在跪排的小孩 因為鞭炮聲太吵 耳朵被身後的大人捂住
阿公看著男孩 眼神閃過些什麼
這一幕 內心激動爆淚
鏡頭轉到男孩 他也有同樣的情緒 害我整個淚水潰堤(嗚啊~~~~)
太平洋的風
胡德夫背對太平洋 無人的太麻里海灘上 一座亮晃晃的舞台 彈琴唱著…
而練習曲不停前行。那彷彿是整部電影的主題。
我聽不清自己彈出了什麼 抓不準音 (那是我的限制)
但無論如何我彈著
電影結束在此
忍不住大力鼓掌 (不需要身處金馬影展的觀影氣氛)
白天剛看 寫得很凌亂
導演是浮光下掠影 觀者也只能從膠捲的縫隙裡找到自己的參照點
但因為這是台灣專屬哩 所以能夠大段大段地回應
好久好久沒有這種觀影滿足感了
--
聽著[練習曲]的大家呢?
大家的風是太平洋的風 還是台灣海峽的風?
2007/5/1
暴淚練習曲
很久沒有寫特定對象的心得
或者說心得很多 always有得 但沒有寫的餘裕了 希望今天寫得完
其實對這部片是觀望態度 一開始
很擔心是另一部自溺的作者電影
雖然心裡也知道 最近的國片導演們似乎已經因為諸般因素而迴避這條路線
不過最大的動力竟然是 辦公室昨天來了個德國小實習生
昨天午餐跟他聊起[竊聽風暴] 他似乎是個可以討論深度電影的乖小孩
相當詳盡地回答我的疑問 也很驚訝這部片感動到不少台灣觀眾
聊到很多台灣的[狀態] 例如整體缺乏自信之類
就聊到[練習曲] 說這部電影很努力要去拍到很多台灣美麗的片段
也有很多台灣年輕人喜歡單車環島 用自己的方式親炙台灣的美麗
結果他說很想看 挖勒
官網說 華納威秀有中英文字幕版
部門老大還給大家發了e-mail 說裡面的西海岸風景 大家一定很有感覺
一早威秀因為低督人三而整個爆滿
結果我們跑去中華電信的訂位櫃檯 跟他說 我們只是想看冷門的練習曲
超順利買到票 哈 (這是導演的好報嗎)
故事是從第二天的花蓮開始 逆時針沿海岸前行
風景都是熟悉的風景
花蓮 漢本車站 北關 八斗子 林口 後龍 彰化拱天宮遶境 高雄市 太麻里
主角沿著海岸公路 還有旁邊一般人不會走的小徑
(以下為印象筆記)
遇到了懷抱電影夢的導演 聽來滿腦瘋狂的傢伙
自始至終支持他的環島從加拿大回台灣的小留學生
全身超跟得上流行的配備 孤單 極需家人的愛
講話超誇張的巴士導遊 引介日本人與原住民的歷史
一邊model工作一邊觀光的立陶宛女孩 和她的身分一樣奇幻的傾頹的廢棄水泥廠
八斗子的北火海博館文史工作者
傾聽海潮聲的特教老師(真的 好好聽 好細緻 我在聽的時候掉下眼淚)
淡淡說著自己的狀態 間接反映體制的問題
「有些事現在不做 以後也沒有機會做了」
大潭電廠的吳念真女工抗議巴士團 歐巴桑聽到老板回台灣就拉布條去抗議
觀音鄉的觀音像
我們的大鵬風場 沒記錯的話 導演好幸運 那時才剛完工商轉
(我還在台北苗栗兩邊跑 想盡辦法取悅縣府和能源局 沮喪到不行)
證據是三號風機沒有運轉 朝其他機組的反方向紋風不動
心想有點丟臉哩 但大概只有我們公司的人知道 what was going wrong
但無損導演對這片景色的厚愛 還逆光朝上拍了運轉中的
誰知道是幾號機呢 每一台都是我的寶貝一般 我在逆光中掉下眼淚
這是專屬於我的感動吧
在後龍的外埔漁港 艾可菊斯與塗鴉
(也是我熟悉到不行的地方 每一段海堤 每一艘擱淺的漁船)(但塗鴉後來也被整個漆白 i know that too)
風場附近是有名的白沙屯拱天宮 有名在她繞境沒有固定路線 但總能在八、九天內往返
不過導演是在彰化才遇到她們
不曉得小實習生看到這段時有什麼想法
真想告訴他
號稱全球工時最長的台灣人
在最最最底層的內心是住著這樣稍嫌不壯大
缺乏對外在環境的掌控能力
有點小貪婪 但終究只是希望家人平安
所以跪拜所以鑽在轎下
主角看著阿公跟著跪拜其中 大概是想起前一夜阿公的話
大概是想著阿公一定是在為自己的聽障祈禱贖罪
一時激動滿溢難以呼吸 趕緊擦去眼角的淚水
(因為主角跟我的反應一模一樣 我跟他一起掉下眼淚)
在嘉義的時候 車輪破胎 遇到同樣環島但要順時針北返的男生相助
(眼看就要發展成同性戀電影啊)
男生說 好久沒有這樣兩人一起騎車
以前的同伴還買腳踏車給他一起環島 一起去法國 看環法賽
但是那個朋友後來在北海岸為了救溺水的人 自己也喪生了
回到高雄 回到學校宿舍陪自己走七百公里的腳踏車
和其他腳踏車並排在一起
只有自己知道 這台腳踏車的記憶和不平凡
回想出發的第一天 經過墾丁 經過太麻里路過的小店有造形特殊的雕刻
那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灣的老兵的懷鄉
胡德夫在無人的海灘孤單的舞台上唱著歌
光是歌聲即足以令人掉淚電影結束
忍不住鼓掌 鼓掌了好久 雖然只有自己這麼做
--
妹妹說
大概每一個島民都能找到和這部電影對話的那一點
他可能不是在國際影展上揚名立萬的作品
但是是真切屬於大家的作品
或者說心得很多 always有得 但沒有寫的餘裕了 希望今天寫得完
其實對這部片是觀望態度 一開始
很擔心是另一部自溺的作者電影
雖然心裡也知道 最近的國片導演們似乎已經因為諸般因素而迴避這條路線
不過最大的動力竟然是 辦公室昨天來了個德國小實習生
昨天午餐跟他聊起[竊聽風暴] 他似乎是個可以討論深度電影的乖小孩
相當詳盡地回答我的疑問 也很驚訝這部片感動到不少台灣觀眾
聊到很多台灣的[狀態] 例如整體缺乏自信之類
就聊到[練習曲] 說這部電影很努力要去拍到很多台灣美麗的片段
也有很多台灣年輕人喜歡單車環島 用自己的方式親炙台灣的美麗
結果他說很想看 挖勒
官網說 華納威秀有中英文字幕版
部門老大還給大家發了e-mail 說裡面的西海岸風景 大家一定很有感覺
一早威秀因為低督人三而整個爆滿
結果我們跑去中華電信的訂位櫃檯 跟他說 我們只是想看冷門的練習曲
超順利買到票 哈 (這是導演的好報嗎)
故事是從第二天的花蓮開始 逆時針沿海岸前行
風景都是熟悉的風景
花蓮 漢本車站 北關 八斗子 林口 後龍 彰化拱天宮遶境 高雄市 太麻里
主角沿著海岸公路 還有旁邊一般人不會走的小徑
(以下為印象筆記)
遇到了懷抱電影夢的導演 聽來滿腦瘋狂的傢伙
自始至終支持他的環島從加拿大回台灣的小留學生
全身超跟得上流行的配備 孤單 極需家人的愛
講話超誇張的巴士導遊 引介日本人與原住民的歷史
一邊model工作一邊觀光的立陶宛女孩 和她的身分一樣奇幻的傾頹的廢棄水泥廠
八斗子的北火海博館文史工作者
傾聽海潮聲的特教老師(真的 好好聽 好細緻 我在聽的時候掉下眼淚)
淡淡說著自己的狀態 間接反映體制的問題
「有些事現在不做 以後也沒有機會做了」
大潭電廠的吳念真女工抗議巴士團 歐巴桑聽到老板回台灣就拉布條去抗議
觀音鄉的觀音像
我們的大鵬風場 沒記錯的話 導演好幸運 那時才剛完工商轉
(我還在台北苗栗兩邊跑 想盡辦法取悅縣府和能源局 沮喪到不行)
證據是三號風機沒有運轉 朝其他機組的反方向紋風不動
心想有點丟臉哩 但大概只有我們公司的人知道 what was going wrong
但無損導演對這片景色的厚愛 還逆光朝上拍了運轉中的
誰知道是幾號機呢 每一台都是我的寶貝一般 我在逆光中掉下眼淚
這是專屬於我的感動吧
在後龍的外埔漁港 艾可菊斯與塗鴉
(也是我熟悉到不行的地方 每一段海堤 每一艘擱淺的漁船)(但塗鴉後來也被整個漆白 i know that too)
風場附近是有名的白沙屯拱天宮 有名在她繞境沒有固定路線 但總能在八、九天內往返
不過導演是在彰化才遇到她們
不曉得小實習生看到這段時有什麼想法
真想告訴他
號稱全球工時最長的台灣人
在最最最底層的內心是住著這樣稍嫌不壯大
缺乏對外在環境的掌控能力
有點小貪婪 但終究只是希望家人平安
所以跪拜所以鑽在轎下
主角看著阿公跟著跪拜其中 大概是想起前一夜阿公的話
大概是想著阿公一定是在為自己的聽障祈禱贖罪
一時激動滿溢難以呼吸 趕緊擦去眼角的淚水
(因為主角跟我的反應一模一樣 我跟他一起掉下眼淚)
在嘉義的時候 車輪破胎 遇到同樣環島但要順時針北返的男生相助
(眼看就要發展成同性戀電影啊)
男生說 好久沒有這樣兩人一起騎車
以前的同伴還買腳踏車給他一起環島 一起去法國 看環法賽
但是那個朋友後來在北海岸為了救溺水的人 自己也喪生了
回到高雄 回到學校宿舍陪自己走七百公里的腳踏車
和其他腳踏車並排在一起
只有自己知道 這台腳踏車的記憶和不平凡
回想出發的第一天 經過墾丁 經過太麻里路過的小店有造形特殊的雕刻
那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灣的老兵的懷鄉
胡德夫在無人的海灘孤單的舞台上唱著歌
光是歌聲即足以令人掉淚電影結束
忍不住鼓掌 鼓掌了好久 雖然只有自己這麼做
--
妹妹說
大概每一個島民都能找到和這部電影對話的那一點
他可能不是在國際影展上揚名立萬的作品
但是是真切屬於大家的作品
2006/9/15
超現實...
有人說電視像是提供一種比現實更為現實的surreal
也是
當法國盧米哀兄弟在一百年前第一次放映他們製作的電影片段時
觀眾們看到布幕上疾駛而來冒著黑煙的火車頭
全都嚇得落荒而逃
而現在呢?接受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在SNG車旁的觀察轉述,
全盤接受轉述者的語言、情緒、認知、態度,不假思索地認為那就是自己所見(see/understanding)
我想起義大利電影「兩個四月」
大四的春天和社會系同學分享的故事
他們應該很能了解一個厭倦新聞媒體轉念社會哲學的人為什麼會推薦這部電影吧
在媒體大亨總理統治下的義大利,左派導演的憤忿不平一直無法在電影創作中找到出口
他發現媒體表象的多元而實則一言,不同的人說著一樣的話,但卻無力對這個現象提出有力的反擊
之後左派導演的BABY出生 人生觀點轉變 拍出了可愛的歌舞片
這很像是我現在的狀態
小時後對於社會狀態的不滿,奔波發洩於一場場的小型運動,立了這個法,譴責某個誰
回想起來每一件事都那麼認真看待 那麼認真蒐集資料 那麼認真地回應自己的不滿
為每一部紀錄片掉眼淚,為每一則新聞生氣
元貞老師說,怎麼可能會同意某些弱勢是弱勢,而某些不是呢?
原則應該是一樣的啊
某一天我們被允許走進歷史 探究自己的父執輩為何犧牲 如何被壓迫
掉下眼淚掩不住仇恨心態的同時 看到所謂優勢族群中 其實大半也是歷史的受害者
怎麼可能會要他們一體承擔執政者這麼多不正義下的後果
但可惜我們的文化沒有這麼深沉到足以檢視這些不正義
我們的急功好利帶來經濟奇蹟 也帶來文化與歷史的冷感
沒有機會用更多元的觀點討論自己的歷史 五千年佔了95%的歷史課本,真正切身的只有幾頁
德國實習生說 德國史教到二次大戰的時候,時間宛若停滯
老師和同學反覆地討論到底該如何看待這段時間 德國人為什麼做錯了這麼多事情
有沒有可能某一天 這個社會可以文明到以理性討論自己的歷史 用討論取代泡泡劇?
用理性討論 挖出藏在轉述者語言背後的歷史事實 讓轉述者憚於觀者的litaracy而不妄為?
在缺乏這個前提的情況下,怎能輕信轉述者的所見
只不過 代表不同態度 卻思考一樣短淺的轉述者勢力舖天蓋地而來
過去的街頭紀錄片拍攝如今看來彌足珍貴 SNG如此不值錢
眼球快速轉動 頭腦卻不對稱地停滯
這如何叫人不逃向充滿人性溫暖的海賊王和那些好看的影集...
就連漫畫和影集都比泡泡劇來得有歷史感啊
至少說故事的人都讓他的主角們站在各自的歷史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同樣的surreal 帶來不同的結果
這個啟示不也是很易見?
也是
當法國盧米哀兄弟在一百年前第一次放映他們製作的電影片段時
觀眾們看到布幕上疾駛而來冒著黑煙的火車頭
全都嚇得落荒而逃
而現在呢?接受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在SNG車旁的觀察轉述,
全盤接受轉述者的語言、情緒、認知、態度,不假思索地認為那就是自己所見(see/understanding)
我想起義大利電影「兩個四月」
大四的春天和社會系同學分享的故事
他們應該很能了解一個厭倦新聞媒體轉念社會哲學的人為什麼會推薦這部電影吧
在媒體大亨總理統治下的義大利,左派導演的憤忿不平一直無法在電影創作中找到出口
他發現媒體表象的多元而實則一言,不同的人說著一樣的話,但卻無力對這個現象提出有力的反擊
之後左派導演的BABY出生 人生觀點轉變 拍出了可愛的歌舞片
這很像是我現在的狀態
小時後對於社會狀態的不滿,奔波發洩於一場場的小型運動,立了這個法,譴責某個誰
回想起來每一件事都那麼認真看待 那麼認真蒐集資料 那麼認真地回應自己的不滿
為每一部紀錄片掉眼淚,為每一則新聞生氣
元貞老師說,怎麼可能會同意某些弱勢是弱勢,而某些不是呢?
原則應該是一樣的啊
某一天我們被允許走進歷史 探究自己的父執輩為何犧牲 如何被壓迫
掉下眼淚掩不住仇恨心態的同時 看到所謂優勢族群中 其實大半也是歷史的受害者
怎麼可能會要他們一體承擔執政者這麼多不正義下的後果
但可惜我們的文化沒有這麼深沉到足以檢視這些不正義
我們的急功好利帶來經濟奇蹟 也帶來文化與歷史的冷感
沒有機會用更多元的觀點討論自己的歷史 五千年佔了95%的歷史課本,真正切身的只有幾頁
德國實習生說 德國史教到二次大戰的時候,時間宛若停滯
老師和同學反覆地討論到底該如何看待這段時間 德國人為什麼做錯了這麼多事情
有沒有可能某一天 這個社會可以文明到以理性討論自己的歷史 用討論取代泡泡劇?
用理性討論 挖出藏在轉述者語言背後的歷史事實 讓轉述者憚於觀者的litaracy而不妄為?
在缺乏這個前提的情況下,怎能輕信轉述者的所見
只不過 代表不同態度 卻思考一樣短淺的轉述者勢力舖天蓋地而來
過去的街頭紀錄片拍攝如今看來彌足珍貴 SNG如此不值錢
眼球快速轉動 頭腦卻不對稱地停滯
這如何叫人不逃向充滿人性溫暖的海賊王和那些好看的影集...
就連漫畫和影集都比泡泡劇來得有歷史感啊
至少說故事的人都讓他的主角們站在各自的歷史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同樣的surreal 帶來不同的結果
這個啟示不也是很易見?
2006/6/15
The Matrix
大四的時候寫過一篇 高達VS. 駭客任務VS. 歡迎光臨虛擬天堂
如果是現在就可以再寫一篇駭客任務VS. 達文西密碼
或者簡言之就是這兩部片的宗教神話符號學比較。真的是太好玩了~~
趕快再把駭客任務翻出來看....
--
keyman/ keystone
如果是現在就可以再寫一篇駭客任務VS. 達文西密碼
或者簡言之就是這兩部片的宗教神話符號學比較。真的是太好玩了~~
趕快再把駭客任務翻出來看....
--
keyman/ keystone
2006/5/29
2006/4/18
任性大採購
緊接著在網路上採買了半套漫畫之後(啥!)
就在乘著自強號飆去竹南,定點停留不到十五分鐘又飆回台北之後,就在刻意繞進久違的佳佳唱片行之後,就在刻意停留在台灣地下搖滾樂團區的陳列架之後,我只買了蘇打綠(呵呵)。
但是,恐怖的來了,看到斷背山OST,想起小天的眼淚,敗。
看到心愛的影集第二季OST,敗→當然要接著找出第一季,敗
又不小心看到同一個電視台出的另外一個心愛的影集第二三四季OST,敗敗敗。
就可以看出摩羯座的消費模式。只要找到她的弱點,什麼錢都掏得出來,太可怖。這下子去了溫哥華回得來嗎?(可能會想要「順便」去多倫多、「經過」紐約、「折返」舊金山。之類的。)
其實某系列OST,也不真的是我多愛的音樂類型,製作人有點瘋狂,把整季的音樂混接成一首五十分鐘的作品。那一類混音舞曲,相當台,刻意仿八零年代迪斯可氣氛,常常越聽越不好意思(呵呵)。
可是就愛那影集嘛有什麼辦法,唉(攤手)。
就在乘著自強號飆去竹南,定點停留不到十五分鐘又飆回台北之後,就在刻意繞進久違的佳佳唱片行之後,就在刻意停留在台灣地下搖滾樂團區的陳列架之後,我只買了蘇打綠(呵呵)。
但是,恐怖的來了,看到斷背山OST,想起小天的眼淚,敗。
看到心愛的影集第二季OST,敗→當然要接著找出第一季,敗
又不小心看到同一個電視台出的另外一個心愛的影集第二三四季OST,敗敗敗。
就可以看出摩羯座的消費模式。只要找到她的弱點,什麼錢都掏得出來,太可怖。這下子去了溫哥華回得來嗎?(可能會想要「順便」去多倫多、「經過」紐約、「折返」舊金山。之類的。)
其實某系列OST,也不真的是我多愛的音樂類型,製作人有點瘋狂,把整季的音樂混接成一首五十分鐘的作品。那一類混音舞曲,相當台,刻意仿八零年代迪斯可氣氛,常常越聽越不好意思(呵呵)。
可是就愛那影集嘛有什麼辦法,唉(攤手)。
2006/3/23
老爸的單程車票
等影印機停止等的很無聊,拿出跟同事借的片子看。
是三年前的金馬片,不過還記得電影海報的構圖:那是一堆人圍站在男主角的病床旁。其實只是因為海報本身就太貼近人生,那一年下意識抗拒看這部片(否則女主角的氣質是很吸引我的,呵呵),果不其然.....只有女主角好看......
不過也不懷疑為什麼這部片,會是當年金馬觀眾票選最高的作品。因為這部片完全迎合這群小知識癖的喜好 XD
骨子裡風花雪月,然後滿口空無。
接近尾聲那段,我猜如果當年跟娜娜一起去看的話,大概會在戲院裡噗ㄘ笑出來吧。一排老人坐在露台的長凳上,回憶自己的思想過程,從沙特開始啟蒙,從結構到解構,馬列毛,女性主義反殖民在中間插花。所以就跟他們一起老一遍嗎,真是嚇出我一身冷汗...
以致於印象中大家對這部片的評論,反而集中在男主角的兒子身上,被老爸認為是「文盲」、成天打電動,長大後靠操作期貨過著奢侈的生活,然後在老爸臨終前,安排出種種不知究竟是真是假的人情。而終究吸引我的還是女主角,像是Clean的青少女版張曼玉。
是三年前的金馬片,不過還記得電影海報的構圖:那是一堆人圍站在男主角的病床旁。其實只是因為海報本身就太貼近人生,那一年下意識抗拒看這部片(否則女主角的氣質是很吸引我的,呵呵),果不其然.....只有女主角好看......
不過也不懷疑為什麼這部片,會是當年金馬觀眾票選最高的作品。因為這部片完全迎合這群小知識癖的喜好 XD
骨子裡風花雪月,然後滿口空無。
接近尾聲那段,我猜如果當年跟娜娜一起去看的話,大概會在戲院裡噗ㄘ笑出來吧。一排老人坐在露台的長凳上,回憶自己的思想過程,從沙特開始啟蒙,從結構到解構,馬列毛,女性主義反殖民在中間插花。所以就跟他們一起老一遍嗎,真是嚇出我一身冷汗...
以致於印象中大家對這部片的評論,反而集中在男主角的兒子身上,被老爸認為是「文盲」、成天打電動,長大後靠操作期貨過著奢侈的生活,然後在老爸臨終前,安排出種種不知究竟是真是假的人情。而終究吸引我的還是女主角,像是Clean的青少女版張曼玉。
2006/3/12
2006/3/6
最佳導演
只能坐在電腦螢幕前無聲的尖叫,如果是坐在電視機前,大概會跟朋友抱頭大哭一場吧。大家只能在MSN上一起尖叫聊表心意...
稍微看一下獎項分配,可以隱約感受到其實大家還是偏愛斷背山,只是就像娜娜說的,如果斷背山拿到最佳影片,那美國政府就要瓦解了,或是共和黨直接解散算了。
換個方向想,究竟是藝術還是政治的力量,對人或對社會的影響比較深遠?我不曉得,但私心是偏向前者的,至少在同性戀爭取平權的過程是如此。當弱勢的人們在政治領域上,找不到發聲的舞台,只好先顛覆既定的藝術內容;布希會下台,共和黨會輪替,基督教佔據世界政經中心也不過是近百年的事。
對於可以被生在單一價值觀崩毀的年代,由衷感激。
稍微看一下獎項分配,可以隱約感受到其實大家還是偏愛斷背山,只是就像娜娜說的,如果斷背山拿到最佳影片,那美國政府就要瓦解了,或是共和黨直接解散算了。
換個方向想,究竟是藝術還是政治的力量,對人或對社會的影響比較深遠?我不曉得,但私心是偏向前者的,至少在同性戀爭取平權的過程是如此。當弱勢的人們在政治領域上,找不到發聲的舞台,只好先顛覆既定的藝術內容;布希會下台,共和黨會輪替,基督教佔據世界政經中心也不過是近百年的事。
對於可以被生在單一價值觀崩毀的年代,由衷感激。
2006/1/21
斷背山
沒想到會這麼的好。預期會很好,但沒想到是這樣這樣的好。原著裡面精緻的環境細節、氣氛的濃度,都掌握地恰如其份。然而誇張的是,那些不在原著裡的橋段,那些事後推佈的情節,都是那麼自然地發展著。而更甚原著
如果在我的生命中有十大好電影,這肯定是第二名吧(因為第一名還沒拍出來),然後可能才是我的電影啟蒙,庫司托力卡的地下社會。
李安很含蓄地把自己的觀點,小心地放在每一個細節裡。
兩個男主角妻兒的反應、被殺害的男主角的媽媽的反應(已然可稱經典)。
男主角們起初地謹慎,爾致狂暴,相愛與怨恨的情緒拉扯。對比於平靜的斷背山谷、無痕的湖面
原作者將故事結於厄尼斯看見傑克的衣櫃裡,自己的襯衫被傑克的襯衫披附著;李安結於,厄尼斯拿回兩件襯衫,放在自己的衣櫃,把自己的襯衫披附在傑克的襯衫上。
六0年代的故事,被賦予新的希望,即便只是形於非常非常微小的動作。
怨不得也羨不得李安的際遇,當代導演能如此全心理解故事、說故事者幾希。
最後註記,配樂的吉他,也是他碼的好聽。應是出於摩托車日記樂手之手筆。
如果在我的生命中有十大好電影,這肯定是第二名吧(因為第一名還沒拍出來),然後可能才是我的電影啟蒙,庫司托力卡的地下社會。
李安很含蓄地把自己的觀點,小心地放在每一個細節裡。
兩個男主角妻兒的反應、被殺害的男主角的媽媽的反應(已然可稱經典)。
男主角們起初地謹慎,爾致狂暴,相愛與怨恨的情緒拉扯。對比於平靜的斷背山谷、無痕的湖面
原作者將故事結於厄尼斯看見傑克的衣櫃裡,自己的襯衫被傑克的襯衫披附著;李安結於,厄尼斯拿回兩件襯衫,放在自己的衣櫃,把自己的襯衫披附在傑克的襯衫上。
六0年代的故事,被賦予新的希望,即便只是形於非常非常微小的動作。
怨不得也羨不得李安的際遇,當代導演能如此全心理解故事、說故事者幾希。
最後註記,配樂的吉他,也是他碼的好聽。應是出於摩托車日記樂手之手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