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10

空氣的流動感

這標題起的像日系髮蠟產品的廣告語,但其實想說說【眼淚】和【一頁台北】。

今年一連看了【艋舺】、【眼淚】,然後【一頁台北】,覺得很開心,這三部都很認真說故事,如果以整體藝術價值來看,【眼淚】是暫時心目中的第一。但私心最喜歡【一頁台北】。


【眼淚】是一部充滿細節的電影。導演很小心翼翼把心裡想說的話細緻地填佈在畫面與聲音裡。特別愛這部片的聲音處理,有幾段的話外音與畫面的錯落切換,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例如老刑警和菜鳥刑警在現場蒐證後的那段午餐。 哇,感覺可以講一堂課的飽滿,那種力度真是太久沒見了。

可惜也是因為想講的話太多,有些段落真的多餘,要耐著性子跟那故事磨啊磨的。起初看的時候簡直屁股長蟲一樣地不耐,但,從哪裡開始呢,我也記不太清了,嘩一下掉進故事裡。總之就像一碗耐嚼的白米飯,偶爾配一口小魚乾之類的,好看得不得了。這...好像前後文矛盾了呢...也罷,就當在看本好小說吧。把書放下,走去打死一隻蚊子,再坐下來繼續看,還是津津有味。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但電影的空氣還是凝重,故事雖然安排了「出口」,但老刑警揹負的不得不然,還是壓得人喘不過氣。


【一頁台北】像夜市賣的棉花糖,帶著淡淡的粉紅色。啊,可能是因為郭采潔就給人HI-CHU!的印象也說不定,總之棉花糖是一大口咬下去好像有吃到什麼,其實也沒什麼的一種莫名其妙的食物。空氣和糖構成的食物。

所以實在是沒辦法要那些棉花糖般的演員,稀哩呼嚕講出一串完整的表辭達意。不行不行,簡直像吃糖配山豬肉香腸。

而且導演選了棉花糖一樣的師大夜市。從awfully chocolate前的老樟樹開始俯角take一路到生煎包(老天,只差沒把我成天泡的多鬆也拍進去)。私心對師大夜市很有愛的呀,因為每間店都小小的,人們在店裡絮語,稍有年紀的店,連店門的燈都像有什麼牢騷要發一樣。一點點而已,很輕盈。

故事裡的微量嗆辣,擄人勒贖橋段也歡樂得不得了,笨拙的小跟班綁來天然呆的便利商店店員,槍是假的,到手的神秘包裹裡是六O年代黑白沙龍照。

哇哩,大家這煞有其事大費周章揭開的秘密,只是一個老頭不懷好意的竊笑。(為什麼聽起來似曾相識...)

私心以為,把整個作品的語氣和重量料理得這麼均勻,能夠讓觀眾有微笑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其實很厲害喔。把整個城市拍得這樣水亮水亮、拍出那種有透明感的艷麗,也是很厲害的喔。

大概是前陣子常常離開台北,每次再看到台北都有跟電影裡很類似的感覺。但其實是因為我也耍小資、混南區吧(笑)。


接下來是奇幻影展了,期待中(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