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7

SEW: Day 1

早上出門遇到颱風的下馬威,大雨大風。

好不容易攔到一部計程車,只說了要去華山,開始跟司機聊起「華山」,原來早期那一區附近就叫華山,所以老司機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彷彿我講了一個叫「六張犁」的地名,實在很不明確。但對我而言,華山只是華山藝文特區,對周邊完全沒有認識啊唉,真是不好意思司機大哥,今天跟你學到一課。

報到的時候,低著頭忙著跟比娜(?)辦手續,旁邊有人遞過來手冊之類的東西,抬起頭要說謝謝,愣了一下,「你是羅文嘉?」羅先生靦腆地笑一笑。下意識反應:「我可以跟你握手嗎?」,然後他微笑給我一個很大的握手,很有力量。是「訓練有素」的握手,不過也是有誠意的喔。<-真是愛計較(笑)

好好玩,我好像是某種被訓練有素的「小歌迷」,在表演場合遇到樂手,怎麼樣都不會湊過去討簽名或合照,但如果不是表演場合,反而很自然走過去打招呼。本來還想多說點什麼,但都無關宏旨,又或者,哎呀,總之當場顯得多餘,便打消念頭。

目前遇到或聊到的參加者,多半是學生或NGO背景,各自的背景差異也很大。好玩的是,很容易猜得出對方是什麼領域的學生或職業。光是閒聊對方的工作或生活就很有新鮮感,非常開心。<-我的生活有這麼沉悶嗎,哈哈哈~

下午的課討論如何穿透結構的問題,進一步創造行動。滿腦子都是葉啟政老師的書。企業管理在討論的structure and behaviour,其實也是社會學的重要命題。不過前者討論的方式非常「直接」,顯得提點功效良好(哈),回想最近遇到的很多問題,工作或生活,簡直是拼命在腦袋裡炸彈開花。

關於社會企業的概念,總覺得每個企業都應該是社會企業。如果只有某些做了某類事的企業,才成其為社會企業,或NPO才是社會企業,感覺樂趣會少掉很多。就像小時候會幻想,每一個工人都應該是廣意的工運工作者一樣。

偷偷援用total quality control的手法,在企業營運的每一個環節去設想結合社會公益/公義/正義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不一定僅止於「窗飾」效果,而是能對企業提供具體的回饋。 好比環保對企業而言,往往不會只是慈善性質的投資,而是能具體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或附加價值的好生意。

社會救助或社會扶助如果能成為一門好生意,也很棒;我的concept是,有沒有可能一般的企業在設想自己成為社會企業的過程當中,也間接地讓社會減少社會救助的需求?

我承認這是對我工作現況的反省,答案快來吧,整天聽旺福看海賊王,也是會有靈感的瓶頸啊!!!!

沒有留言: